研究專區

【新創園地專欄-吳德威】新加坡第一手觀察:經濟、社會與投資

吳德威 | 矽谷Acorn Pacific Ventures創投基金合夥人
點閱次數:1,535

根據 CB insights 以及 Startup Blink 等數據顯示,新加坡為東南亞新創引資之首,全球新創生態系排名前五,獨角獸數量排名前十,全球巨頭 Google、Meta 在星國有數萬員工。綜觀新加坡在新創投資方面能居東協乃至亞洲之首,有幾個重要的原因:明確的政府目標 KPI、超強的公務員效率及亞洲第一的高等教育。

※新加坡為東南亞新創引資之首。(筆者攝於新加坡)

 

  我在 2021 年的時候接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MAS) 推薦授予永久居留權 (Permanent Residency),從那時開始,由於在 COVID 最為嚴重的時期,我為了理解這個待遇殊榮,開始頻繁往返新加坡,也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常在臺星兩邊都要隔離,甚至疫苗的後兩劑都是在新加坡注射的。對於新加坡從需要隔離到開放,從不能堂食 (indoor dining) 到回復到二人、五人、十人堂食,乃至於全面開放,門可羅雀的金沙酒店那時高樓層港景飯店一晚上只要 200 元新幣有找,到今時今日遇到展會賭場擠都擠不進去,面港景一晚上房價多個零也不為過,永久居留權申請通道如今總是被各國富豪擠爆,四年來的變遷讓我印象深刻。

 

臺星60年的緊密情誼

  我在自己 2023 的出版著作《跨界領導密碼》裡,對新加坡有專章的描述,新加坡跟臺灣的淵源不言可喻,海峽兩岸在戰後締結的重要協議都在新加坡、臺星的文化、無論是流行音樂、美食品牌乃至閩客宗親、歷史交錯,都有濃的化不開的關係,軍事上緊密的星光計畫也是一直到2016 年才告一段落。此前大部分的星國男士都曾有在臺灣當兵的美好歲月。臺北駐星代表處的童振源大使近期新書《新加坡六十年:小國大智慧的故事》裡面詳載了許多兩國經濟發展與文化交流方面的細節。

  新加坡是臺灣第五大出口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額每年達 400 億美元以上,投資與貿易的大宗為半導體與製造業零件,半導體大廠聯發科、聯電、世界先進在星國均有設廠,去年世界先進在新加坡投資達 78 億美元,為該國當年最重要的外資投資案。至於新創環境,根據 CB insights 以及 Startup Blink 等數據顯示,新加坡為東南亞新創引資之首,全球新創生態系排名前五,獨角獸數量排名前十,全球巨頭 Google、Meta 在星國有數萬員工。你可以偶爾聽說某些「傳統網路公司」經營不佳,例如蝦皮、Grab 經常裁員,但當地的新創環境依然是創辦人薈萃(來自東協各國)、創投薈萃(資金來自世界各地)、與新賽道薈萃。例如區塊鏈世界級的巨頭在新加坡都有區域總部,不斷的招聘與挖角,新創人才由 Web2 遊牧到 Web3 就業有如家常便飯,沒有那個大公司裁員失業率就會升高,因為新的機會一直來,在臺灣恐怕看不到這樣的光景。

 

※2024 年全球創業國家排名中,新加坡升至第五,且即將追上排名第四的加拿大。Photo Credit : StartupBlink

 

新加坡政府基金概觀

  新加坡政府支持的基金有淡馬錫為代表,可以依照政府的大戰略在不同的時代發揮不同的戰略投資功能,例如扶植星展銀行等等,還有 GIC 基金在全球各級資本市場調控。另外是淡馬錫的新創延伸平台 Vertex,做為宏觀布局的基金,早晚期兼備,Grab 就是一個代表作。屬於新加坡招商引資火車頭的經濟發展局(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 EDB) 轄下的 EDBI 與 Seeds Capital 兩個品牌合併,前者為提過國際基金赴星發展的領航員,後者是可以適配國際基金進行一比一跟投的種子資金。合併後新的品牌為 SG Growth Capital,繼續為新創服務,特別今年政府基金都著重 Deep Tech 領域,僅僅是陽春白雪的 SaaS 軟體或是金融科技、電商、行銷等領域已不再是焦點。

 

新加坡做為東協之首的優勢

  綜觀新加坡在新創投資方面能居東協乃至亞洲之首,有幾個重要的原因:首先是明確的政府目標 KPI,對於外資投資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寸土必爭,除了歡迎來投資、來投資、來投資,沒有任何其他的政治干擾與意識形態。創投界常開玩笑,新加坡政府的投審是投了再審,臺灣政府的投審是慢投慢審,無法相提並論。其次是超強的公務員效率,在童大使的新書中,特別專章介紹了新加坡政府高薪養廉的人才甄補策略,中階政務官年薪可以輕易來到臺幣千萬。我自己曾經在一次官式拜會裡,隨手帶了一盒機場買的臺灣鳳梨酥當作伴手禮,受訪官員收過鳳梨酥後打開房門,請同事進來,當著同事的面把每一個塑膠小包裝的鳳梨酥拆開倒在盤子上,滿滿一盤鳳梨酥拿出去給同事分享,再次確認小塑膠包裝與盒子均沒有藏有其他物品,避免瓜田李下,令人佩服。

  最後是高等教育,新加坡僅有兩個半臺北市大,卻有數所亞洲最好的大學,例如亞洲第一的新加坡國立大學與南洋理工大學,無論各國優秀師生無不希望前往研究學習,長期而言論文、專利與科研都在新加坡蓬勃發展,世界頂級的師生組合大力的加速了高等人才培育乃至於挹注經濟發展與新創動能。

  當然,新加坡並不是一個毫無缺點的國家,也面臨了許多挑戰,例如移民的快速增長,本來令人欽羨、靈活的白領移民制度有些許變調,差點成為富人避稅天堂,甚至近年中國移民比例過高,對於新加坡傳統的公民社會產生了一定的文化衝擊,老社團遭新移民盤據、K12 教育壓力暴增。此外藍領的移民也因為少子與缺工而不得不增加,兩相匯流下貧富差距激增,可以在高樓吃上人均上萬一客的米其林牛排,卻也可以在街邊發現生活困苦的勞工。另外因為移民激增種族繁雜,外匯與熱錢多,詐騙與洗錢犯罪層出不窮,在新加坡一天接到數通詐騙電話也不是什麼新鮮事。新加坡有許多優點值得臺灣學習,當然也有其需要警惕之處。

相關熱門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