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園地專欄】再探六都創業生態系列:臺南篇
自2020年起,FINDIT團隊即透過「解構六都創業生態系列」深入剖析臺灣各大都市的創業環境,內容涵蓋創業基地、加速器、育成中心與共同工作空間等多元創業支援機構,並輔以FINDIT新創資料庫。時至今日,隨著新興科技加速演進,創新創業已成為驅動城市轉型與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而臺南的創業生態系亦隨之出現諸多變化與進展。為延續前述研究脈絡,本文將重新檢視近年來臺南創業環境的發展趨勢,並描繪其生態輪廓。全篇共分為兩大部分,首先介紹臺南地區主要的創業育成機構,包括創業基地、加速器、育成中心及市府創業資源計畫,藉此呈現地方資源的投入現況與支持網絡的演進;其次,將聚焦於新創企業本身,透過統計資料分析當地新創產業的樣貌,並點出具代表性與獲投亮點的企業案例。最後,將進行整體觀察總結,以期為關心臺南創業發展的各界提供一份具參考價值的最新觀察報告。
一、前言
臺南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都市,被譽為「臺灣歷史的門戶」。早在17世紀大航海時代以前,西拉雅族的平埔族西拉雅系臺窩灣社(Taioan、Taiouan、Taivuan)即已濱臺江而居,從事漁獵與農耕,「臺灣」一名即源於此地。2010年臺南縣市合併為直轄市,雖人口為六都最少(依據內政部戶政司114年6月統計資料顯示,臺南市有772,881人,仍排名第六大),卻擁有「文化首都」美名,不僅活化文化觀光資產,同時發展南科與沙崙綠能科學城雙核心,結合科技與文化,打造新興都市風貌。
根據 StartupBlink 網站公布的2025年《全球新創企業生態系指數》(Global Startup Ecosystem Index),臺南為全臺排名第 3、全球排名第 237,較 2021 年的第 749 名大幅躍升。生態系成長率達 129.2%,臺灣前三大新創城市中居冠,顯示創業動能強勁加速。
此外,臺南在「奈米科技(Nanotechnology)」領域更排名全球第 5,凸顯其在高階製造與尖端科技領域的國際競爭力。若能持續深化在地資源整合並強化與全球創業網絡的連結,臺南將具備邁向創新城市核心地位的潛力。透過臺南六大重要園區,共構創新基地,提供空間、研發、驗證與產業鏈結助攻新創發展。
▓南部科學園區:以創新為核心動能,全面推動產業升級與數位智慧化轉型,積極導入學研資源與尖端技術,強化園區自主研發實力,發展具地方特色的新興產業,涵蓋半導體、智慧機械、智慧載具、智慧農業、精準健康、智慧農醫、綠色材料、太空科技與創新服務等多元領域,積極構築以南科為核心的創新產業廊帶,完善南臺灣科技廊帶,串聯進全球高價值產業鏈,南科目前為全球唯一可量產 3 奈米晶片的聚落,且南科園區產值已連續兩年突破新臺幣一兆元。
▓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以「創能」、「節能」、「儲能」和「系統整合」四大主軸,以打造成為「臺灣亞太綠能發展中心」為願景,並建置資安暨智慧科技研發大樓、綠能科技示範場域、TTA南部據點,吸引包括中研院、工研院、國家實驗研究院、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成大沙崙醫療服務與創新園區等共 90+家公私機構進駐,從產品研發、測試驗證到人才培育,逐步建立完整綠能與智慧科技產業鏈,為臺南新創生態注入更強動能。
▓安平商港:定位為「北觀光、南自貿」,由臺南市政府持續與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招商,逐步推動從傳統港務功能邁向創新應用、智慧物流與高值觀光產業的轉型。
▓七股科技工業區:工業區位處於臺南科技走廊核心帶,串聯南科、樹谷、永康等科技園區,形成互補資源鏈結,推動沿海地區產業升級與平衡發展。
▓柳營科技園區第三期:打造結合產業升級創新、低耗能、低用水之嶄新產業園區,促進地方產業升級與發展。
▓新吉工業區:提供空間安置傳統產業,集中管理與升級,除扶植臺南基礎資源型產業外,亦配合南科與永康、柳營科技園區之產業聚集,促進產業整合與轉型發展。
二、創業育成機構
新創企業要成長轉型,除了好點子、商模外,更需要有好夥伴支援。創育機構就是新創團隊最強而有力的後盾,不只提供實體或線上辦公或活動空間,還有人才培訓、專業導師輔導、資金協助、補助計畫申,最重要與產業策略合作、鏈結媒合等資源,連結產學研能量與市場需求等,幫助新創少走冤枉路、加快成長速度,以進一步協助新創穩健發展,以透過集結眾力健全及強化地方創新生態系。
面對創育產業轉型與專業化需求,由嘉義、臺南、高雄、屏東與澎湖地區共24家長期投入創育服務單位於2022年共同發起的「大南方創育發展協會」,這群來自第一線的經理人與從業者攜手透過組織化的力量,提升南部整體創業支持體系的能量,並聚焦在地人才的培育與跨域資源的連結。此外,為促進資源共享、強化產學合作,並提升技職教育的整體發展,由南部包含:中華醫事科技大學、正修學校財團法人正修科技大學、慈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吳鳳學校財團法人吳鳳科技大學、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國立臺南護理專科學校、國立屏東大學、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大仁科技大學、南臺科技大學、敏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台鋼科技大學、輔英科技大學、文藻外語大學、嘉南藥理大學、育英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國立澎湖科技大學、崑山科技大學、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空軍航空技術學院、美和科技大學及樹德科技大學等24校,於民國91年成立南區技專校院校際整合聯盟,積極強化跨校資源整合與共享,辦理相關創業創業計畫競賽,提升技職教育整體競爭力。並透過校際間技術交流與研發創新,打造多元且具前瞻性的技職教育生態系,為南部地區產業發展與人才培育注入強大動能。
除上述聯盟外,以下將介紹臺南地區的重要創業基地、加速器、育成中心及共同工作空間,以及政府有哪些資源可以運用。
1. 創業基地
臺南的創業基地通常由政府、法人或校園機構所設立,主要功能是協助新創「落地」,解決創業初期的場地、人脈與資源斷層問題,故提供新創團隊進駐空間、基本設施與行政支援。此外,基地多數也會辦理工作坊、創業課程與交流活動,強化當地團隊之間的合作與知識交換。其角色在於扮演創業起點支援,協助團隊穩定開展營運。
(1) 贏地創新育成基地
在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支持下,由臺南市政府攜手臺南市議會共同推動成立贏地創新育成基地,該基地於民國109年11月底正式啟用,設址於臺南市新營區民治路38號,屬臺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管轄,肩負促進地方創生與新創產業發展的重要角色。其以「新創基地、贏向未來」為願景,積極推動創新科技導入在地產業,設定時尚自主、食藥高質、5G領先、自駕漫遊、數位轉型、智慧綠能等六大領域,透過結合中央與地方政府、產業、學界與研究單位資源,打造南臺灣創業者一站式服務平台。並推動「1+1+1」策略,「第一個1」積極招攬全球性大型TI公司進駐,讓臺南市企業與全世界連結;「第二個1」針對臺南市龍頭企業開設企業課程,以「企業出題 新創解題」讓產業與新創鏈結;「第三個1」媒合臺南市法人團體、大專院校、育成中心協助新創團隊加速創建。
此外,在空間部分,其提供新創團隊6間辦公空間、創意長廊展示成果及媒合活動、多功能會場、開放討論區、團隊進駐空間、培訓教室、開放式交流空間、共同工作空間,更提供攝影間/錄音室供新創進行直播及錄製Podcast等,營造創新、協作、試驗的友善場域。此外,贏地設有創業輔導單一窗口,導入業師陪伴式輔導機制,並提供創業培訓課程、顧問諮詢、資源媒合與貸款媒合服務,以提升團隊商品化與市場導向能力,致力於成為青年創業者、中小企業、新創團隊與觀光工廠的策略夥伴。113年共舉辦31場創業課程,吸引757人參與,並安排44場次創業顧問輔導,協助創業者實地解決經營問題,成功促進18人就業,深化創新團隊間的連結與資源整合,累計協助創造逾4,054萬元的商機,帶動超過316萬元的地方經濟效益。
(2)南部科學園區創業工坊(南科創業工坊)
南科管理局配合國科會「創新創業激勵計畫」(From IP To IPO),於2013年設立南科創業工坊,以銜接「創新」和「創業」間的斷層。其設址於Park 17 商場內(臺南市新市區南科三路17號2樓之1 (A/F室)),提供新創團隊從公司設立、營運策略、資金與技術媒合到產業合作等全方位輔導,協助團隊成長並順利進駐園區,進而帶動區域經濟與就業發展。
南科創業工坊提供專屬導師制度之專業經理人隨隊輔導,協助創業者創業輔導 公司籌設、商業模式建構、股權規劃、資金及企業媒合、技術合作及加速器資源鏈結等服務,讓創業者在實務作業中獲得即時指引與策略建議。此外,進駐團隊可選擇共享或獨立辦公空間,並享有免費設址登記、郵件代收等行政服務。此外,工坊亦提供獎補助計畫與創業競賽申請輔導、科學園區標準廠房申請諮詢、產業交流活動、創業小聚與專業課程等資源。
(3)南科AI_ROBOT自造基地
為因應自造者的風潮席捲全球,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2022年科技部升格「新國科會」)期望借重這股力量,發展臺灣AI機器人產業技術並培育人才,所以責成南科管理局打造南科AI_ROBOT自造基地,該基地於2018年設立,位於臺南市新市區南科三路19號4樓,以推動國內智慧機器人產業與產品技術為目標,協助新創企業及園區內外廠商技術創新發展,並提供多元化及客製化需求解決方案之技術輔導平臺,希冀打造南臺灣智慧機器人與AI技術發展的重要基地,並作為匯聚創意、實作與技術發展的重要平臺。
南科AI_ROBOT自造基地提供多元且完整的服務項目,涵蓋技術加值服務、人才專業培訓、設施空間支援、技術諮詢、新創與企業媒合及推廣「科研與智慧學習環境」及促進AI領域應用技術交流等,協助團隊從原型開發走向產品商業化。
(4)南方創客基地(Fablab STMC) 及行動自造車(Maker Car)
南方創客基地及行動自造車由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於2005年推動,為我國首間同時具備定點基地與行動自造車的創客空間,整合靜態場域與機動載具的雙重特性,打破學習與資源分布的地域限制。旨在因應產業變遷與數位轉型潮流,導入數位製造工具(如3D列印、雷射切割、Arduino等),翻轉在地青年的就業與學習模式。透過培養動手實作與創意解決問題的能力,協助新世代工作者掌握跨域技能,進而提升自我職能與創業競爭力。
此外,南方創客基地亦是全臺首座以女力、農業、循環經濟與職訓為主軸的創客空間,強調「軟硬整合」與社會設計精神,結合自造工坊與共同工作空間,營造開放、多元且富社會意識的創作環境。基地串聯臺南、嘉義、雲林等地創業者與設計者,共同參與實作與議題探索,並提供課程培訓、專案輔導及創業資源。行動自造車則深入校園與社區,將創客教育普及至偏鄉,擴展學習場域,實踐「科技在地化、創意生活化」的理念。
(5)MoreReal Lab 臺南5G創新文化科技實驗基地
為推動文化創意與數位科技深度結合,臺南市政府在數位發展部的大力支持下,於2024年於臺南文化創意園區啟動「MoreReal Lab 臺南5G創新文化科技實驗基地」。此基地作為「地方文化特色整合5G應用與落地計畫」的重要示範場域,聚焦在培育在地數位內容創作人才,串聯新創、學界與產業,發展以5G為基礎的文化科技應用,為臺南注入創新能量並促進城市轉型。
「運用科技翻轉古城」為臺南市政府的核心目標,而MoreReal Lab 坐落於臺南文化創意園區,因此場域取諧音稱為「茉莉工坊」。基地作為5G專網實驗平台,整合VR、AR、MR等多項新興技術,建構高效能、低延遲的實測環境,協助影視音、內容製作、互動遊戲等文創產業加速升級。除導入HTC移動式5G行動專網並提供技術測試、概念驗證(PoC)、沉浸式體驗外,基地也展示多項結合地方歷史的互動內容,如《VR夢迴普羅民遮》與「AR虛實共演」等,讓科技成為文化敘事的新載體,進一步拓展臺南在文化科技領域的創新影響力。
(6)STIR創莘園(經濟部南台灣創新園區)
為活絡南臺灣創業風氣,經濟部南台灣創新園區推動設立STIR創莘園,旨在扶植有志投入創業或轉業的民眾,打造一條從培力到實踐的創業起跑線。計畫特別聚焦於南部地區的潛力人才與地方特色,透過系統化課程、政府資源導引與創業貸款輔助等措施,協助學員強化創業基本功,逐步建立實現事業藍圖的能力。
STIR創莘園不只是空間,更是一個以人為核心的創業孵化場域。從基礎課程、諮詢輔導到資源整合與園區進駐優惠,提供創業者一站式支持,並串接在地創業團隊資料庫與各式培育資源。無論是初次嘗試創業的新手,或是尋求轉型突破的企業主,皆可在此找到量身打造的培力方案,逐步穩固創業腳步,邁向事業的新階段。
(7)台灣科技新創基地Taiwan Tech Arena 南部據點(TTA South)
為推動南臺灣成為國際創新重鎮,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2021年於臺南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設立「Taiwan Tech Arena(TTA)南部據點」。此基地以建構南部國際級新創生態圈為宗旨,聚焦智慧科技、精準健康與潔淨循環三大產業主軸,串聯在地資源與國際網絡,協助新創與企業進行實證驗證、深化共創合作,並加速鏈結矽谷與全球市場,打造具全球競爭力的創業發展環境。
TTA南部據點不僅具備先進測試場域,如5G專網、智慧駕駛實驗室及綠能示範基地,也提供多元化創業支持服務。基地整合TTA臺北與臺南雙據點的資源與商機,串聯全球38個創育機構與200位國際導師,並協助新創團隊參與國際展會、對接創投與加速器,開拓海外機會。
2. 加速器
加速器主要鎖定具市場潛力的早期新創,通常藉由為期數月的密集輔導與資源導入,如導師配對、募資訓練、Demo Day曝光機會等,促使新創快速成長。相較創業基地,加速器更聚焦於「市場驗證」、「商業化」與「資金對接」,目標是在短期內提升新創的營運指標與投資吸引力。其角色定位為「商業擴張的加速器」,協助新創跨越從產品開發到市場進入的關鍵門檻。
(1)Precision Health Industry Accelerator精準健康產業加速器
為因應全球健康產業轉型趨勢與臺灣高齡社會的挑戰,國立成功大學產學創新總中心於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支持下,成立「精準健康產業加速器」。主要以推動跨領域創新,整合生醫科技、數位醫療、智慧照護等新興技術,協助新創團隊從研發走向商品化,並強化臨床應用與國際市場接軌的能力。透過校內外資源整合,扮演推動臺灣精準健康產業升級的重要平台。
精準健康產業加速器提供的是一套完整且具有彈性的成長支持機制,不僅包括專業導師輔導、法規諮詢與臨床驗證等技術服務,也涵蓋資金媒合、市場推廣與國際鏈結等策略支援。團隊可依自身發展階段參與不同層次的課程與活動。基地也開放實驗空間與試煉場域,作為新創測試與展示創意的實戰場,讓構想得以轉化為實際解決方案,助力新創突破進入醫療與健康照護產業的關鍵門檻。
(2)國立成功大學產學創新總中心新創加速中心
國立成功大學產學創新總中心新創加速中心專責推動校內創業教育與新創能量的實踐場域。中心以培養創業人才與催化技術商品化為核心,積極扶持具有潛力的創新團隊,協助其跨出實驗室、走向市場。
透過整合成大內部研究成果與外部法人、創投、加速器等多元資源,中心建立了一條從技術驗證、產品設計、商模優化到募資媒合的支持流程。涵蓋領域廣泛,從AI、生醫、資訊到綠能等重點產業,皆可見其導入應用的實例。成大新創加速中心的目標,不只是培養創業者,更在於為臺灣產業注入創新動能,讓科研成果真正轉化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力量。
3. 育成中心
育成中心一般設於大學、科研單位或產業園區,強調「技術創新」與「中長期輔導」,相較於加速器,其輔導週期較長,重視研發、產品成熟度與策略規劃。服務項目包括技術驗證、原型開發、智財協助、市場分析等,對技術型或學研背景的新創尤具價值。其角色是「深耕型支持單位」,協助團隊從研發走向商品化與產業鏈接軌。
在臺南,育成中心的發展型態相當多元,從學校、法人到創意空間,構築出一張跨領域、跨機構的創業支持網。大專院校長期扮演重要角色,透過校內育成中心提供創業課程、實作資源與創意試驗場,讓學生與團隊能從校園起步,逐步接觸市場。臺南育成中心同樣超過半數附屬於大專院校內,包含:長榮大學產創總中心、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研發處創新育成中心、國立臺南大學創新育成中心、崑山科技大學創新創業育成中心、嘉南藥理大學創新育成中心、南臺科技大學創新創業育成中心等。而不只是學校,科技研究機構也積極投入育成輔導,使創業團隊不僅能獲得技術協助,還能透過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南科育成中心、農業部畜產試驗所農業創新育成中心等法人支持進行產品驗證與商業化,將實驗室成果轉化為商品推入市場。不只是支援新創起步,更強調連結、合作與資源共享。許多育成單位也會合作辦理工作坊、媒合會與實證計畫,讓創業者能接觸更多樣的產業網絡。同時,臺南也擁有深厚的文化與文創基礎,相關育成空間如數位文創園區與胖地等,則提供另類創業者實踐創意的場域。以下為臺南相關育成中心培育領域及提供服務說明。
編號 |
單位 |
培育領域 |
提供服務 |
|
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南科育成中心 |
電子資通訊領域、醫藥與生物科技領域、綠能及環保領域、精密機械領域及其他得發展唯科學事業之產業 |
新創輔導、舉辦活動或課程、場域進駐、場地外借、創業家簽證認可、在地交流、高階儀器設備的支援、在職人力的專業技能培訓 |
|
長榮大學產創總中心 |
特色模組為「社企育成」,並以「社會企業」、「文化創意產業」、「新農業」為聚焦培育領域 |
新創輔導、舉辦活動或課程、場域進駐、場地外借 |
|
農業部畜產試驗所農業創新育成中心 |
種畜禽生物科技業、畜產品加工業、畜牧廢棄物處理暨資源化、其他生物相關科技領域之技術,包含畜禽/牧、水產、林木、農物、生物及動物等 |
新創輔導、場域進駐、技術育成 |
|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研發處創新育成中心 |
文化創意產業、生物科技產業、設計藝術服務產業、音樂及數位內容產業、觀光旅遊產業、觀光美食產業、精緻農業產業、創新時尚產業、其他產業 |
新創輔導、委託研究服務、協助產品開發、場域進駐、管理諮詢 |
|
國立臺南大學創新育成中心 |
教育、藝術與文化創意、醫療科技、環境與能源、通訊與光電、電子、機電與資訊 |
新創輔導、舉辦活動或課程、場域進駐 |
|
崑山科技大學創新創業育成中心 |
資訊電子、機械電機與數位內容、多媒體傳播 |
新創輔導、場域進駐、儀器設備及研發技術 |
|
嘉南藥理大學創新育成中心 |
藥粧科技、食品保健、環境科技、餐旅管理、健康觀光、空間科技、生物科技、職業安全、運動休閒、文化創意、數位內容、GMP輔導 |
新創輔導、場域進駐、專利/非專利技轉、研發設備、人力支援、諮詢與技術合作、專業科技人員培訓、研發成果及產品展示會 |
|
南臺科技大學創新創業育成中心 |
打造一條龍式三創育成服務,建立「創新、創意、創業」之校園三創氛圍 |
新創輔導、場域進駐 |
|
齊優空間股份有限公司(Cogood Space 可庫空間) |
(創育坊)生活藝術產業、數位科技產業、地方創生 |
新創輔導、辦理活動及課程、場域進駐、場地外借、在地交流 |
5. 投資機構(創投、天使投資人等)
創投(VC)與天使投資人為新創獲得創新轉型時重要推手,並多數具備產業經驗與策略眼光,能在資金之外提供人脈、商業策略或市場拓展建議。天使投資人通常投入於創業初期,創投則較多布局於具市場規模潛力的早中期團隊。其核心角色是「資金與成長策略的推動者」,影響新創的發展方向與競爭節奏。
依據TVCA創投公會會員名單及FINDIT投資者清單,發現多數創投公司總部設立於雙北,例如台新、中信、國泰、中華開發、大亞、益鼎等大型金融系創投。這與雙北作為臺灣金融、科技、政策中心的角色高度相關,而桃園、臺中、臺南與高雄等因為亞洲矽谷計畫、地方科創園區等政策推動,漸有創投布點,但仍以北部與科學園區周邊為主。其中,公司登記於臺南市且創投機構約有10家,如奇景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昇禧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經緯航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祐東建設有限公司、博大環球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113已解散)、亞果遊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旭邦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大亞電線電纜股份有限公司、統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這些公司其實不全然是集團轉投資部門、產業控股,還有「純創投(VC)」公司或是大學衍生創投,如成大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宏威創業投資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等2家。以下依性質進行介紹。
(1)企業創投
企業創投多由企業本身設立或轉投資成立,投資策略通常與母公司本業有關,除一般投資外,往往著重於集團內部技術與資源導向的策略型投資,以強化產業鏈、開拓新市場或促進技術整合為主要目的。如奇景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為IC設計公司,近年透過策略投資強化技術布局,於2024年投資上詮光纖通信,金額約5.22億元,聚焦矽光子與高速傳輸應用。大亞電線電纜股份有限公司(大亞創投)旗下設立具TVCA資格的創投法人,近年投資多起A輪與成長階段案,領域涵蓋農業科技、生技、資安等,展現其綠能轉型與供應鏈升級的企圖,其陸續於2022及2024年陸續投資工控資安新創TXOne Networks(睿控網安),以協助產品及業務開發。亞果遊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具遊艇製造與港灣營運背景,延伸發展智慧船艇與潔能應用,透過策略合作介入新創技術,於2022及2024年分別投資大立海洋生活股份有限公司種子輪,合計約新臺幣1.3億元。
(2)創投
此類創投以創業投資為主業,目標為投資報酬。如成大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由國立成功大學設立,具學研背景,投資策略聚焦於校園技術商轉與師生創業團隊,近年著重於生醫、智慧農業與醫療器材領域,為南部具代表性的校園創投。除此外,國立成功大學校友還成立「成大校友新創天使」、與「鳳凰新創平台」三者雖為不同組織,但密切合作、相互串聯,共同構成成大推動校園新創與創投生態的核心體系。校友新創天使由成大校友自發組成,聚焦於早期新創團隊的資金與導師支持;成大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則為具法人資格的創投機構,由校友與社會資本共同出資成立,專注於A輪以後的成長型投資;而鳳凰新創平台則是連結學校、校友資源與創業團隊的橋梁,負責育成、加速與募資媒合等實務運作。三者透過分工合作,建立從種子期、早期到成長期的完整投資支持系統,並以盈餘回饋母校、鼓勵創新創業作為長期目標,成為國內大學創投與校友參與最具整合性的實例之一。而宏威創業投資管理顧問以創業投資管理與顧問輔導為主,協助B2B SaaS與綠色科技等早期企業募資,協助媒合與育成計畫中扮演關鍵角色。
6.政府及民間資源
政府提供的支持涵蓋創業補助、貸款擔保、創新研發計畫(如SBIR、SITI)、海外拓展計畫等,並透過法規鬆綁、政策引導等方式打造有利於創業的制度環境。為制度與支持環境的建構者,更是強化整體創新體系的穩定與發展能量。
(1)臺南市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地方型SBIR)
臺南市政府為鼓勵中小企業進行產業技術與產品創新,推動「臺南市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地方型SBIR)」。該計畫透過提供臺南市內企業創新研發補助,結合地方政府資源與中小企業創新能量,支持從單一企業、合作聯盟到主題式推動的多元模式。114年度計畫聚焦綠色科技、數位轉型、金屬機械與民生化工、運動健康及創新設計五大類別,申請計畫需具備「創新技術研發」或「創新服務」特質,藉此加速提升產業競爭力並促進產業發展。113年度共補助53案 (63家廠商),補助經費4,799萬元,預期效益增加產值達6億元。已成為中小企業創新研發的強力引擎,不僅提升技術能力,也串聯地方政府、工研院與育成平台,落實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與產業永續發展。
(2)臺南市政府青年創業及中小企業信用保證貸款專案
為協助臺南市青年與中小企業穩健發展,臺南市經濟發展局攜手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推出「臺南市青年創業及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專案貸款」,青年創業貸款最高額度200萬元,自113年給予前5年全額利息補貼,臺南市府及信保基金共同提供9成保證,適用於購置廠房、設備、營業場所或周轉金,有效解決創業初期的資金困難。此專案針對創業初期或資金周轉需求,提供具彈性的融資選項,協助業者順利取得資金,進一步投入創新與事業拓展,帶動地方產業活力與經濟成長。其中,113年共提供財務診斷輔導866件,其中融資協處26件,協助中小企業取得銀行融資計3,640萬元。
(3)臺南市勞工局身心障礙者創業貸款利息補貼
臺南市勞工局提供「身心障礙者創業貸款利息補貼」,協助身障者首次創業向銀行申貸後,可申請最高新臺幣50萬元本金、年利率6%內的利息補貼,補貼期限可長達5年,減輕創業初期資金負擔,為身障者自立創業的重要助力。
(4)觀光工廠推動計畫
臺南市觀光工廠推動計畫以「地方輔導、中央評鑑」為核心模式,透過系統性篩選具文化與觀光潛力的傳統工廠,輔以專業導覽培訓、品牌塑造與軟硬體升級,協助其成功轉型為具教育與體驗價值的觀光據點。市府並提供個別化輔導,強化工廠特色與服務品質,打造兼具文化深度與商業吸引力的旅遊空間,讓觀光工廠不只是參觀景點,更成為地方產業永續發展的創新平台與文化傳承場域, 2025年4月已累計通過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觀光工廠認證計有21家,同時擁有1家優良觀光工廠與2家國際亮點觀光工廠。其中,「萬國通路創意觀光工廠」榮獲經濟部產業發展署2025年「國際亮點觀光工廠評選」中「2025國際亮點觀光工廠」殊榮(共選出三家)。
(5)臺南中小企業服務團業務
「臺南中小企業服務團」是臺南市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結合大專院校、協會與技術中心專家,主動關懷在地企業、整合資源與技術支援。團隊聚焦新創、數位轉型、綠能等產業,2024年已完成65家企業訪視輔導,促成16案申請研發計畫並通過11案,成功爭取新臺幣2,655萬元補助、總計畫經費達6,272萬元,展現其作為中小企業創新推手的關鍵角色。
(6)投資臺南企業訪視暨商務交流計畫
臺南市經發局從2024年起辦理「投資臺南企業訪視暨商務交流計畫」,規劃以「以訪促投、以交流促合作」為核心理念,聚焦全市中大型與高成長潛力企業進行深度走訪與商務對接,強化政府、企業、園區與產學鏈的互動連結。
三、新創企業
1. 臺南地區新創企業成立概況
臺灣新創資訊平台FINDIT(後統一簡稱「FINDIT平台」)為促進創業與投資雙方資訊透明,優化早期資金媒合環境,建立的新創企業資料庫,不僅是數據的累積,更是希冀呈現臺南創業生態圈樣貌。FINDIT團隊透過跨部會合作、政府計畫、加速器、國內外競賽及育成中心等多元管道,持續盤點並更新新創企業資料。為了確保研究的一致性,本研究的新創企業地址皆以新創企業商工登記地點為主,以利精準描繪國內新創企業輪廓。依據FINDIT平台統計,截至2025年4月,臺灣新創企業已來到9,727家,其中,臺南市之新創企業家數共489家,占全臺灣新創總數約5%,營運中有448家。自2010年起,臺灣政府陸續推出多元創新創業政策,從法規鬆綁、資金補助到育成體系建構,推動新創企業數量穩步攀升。臺南市政府亦積極配合中央創新創業政策,透過多元且具前瞻性的措施,打造完善的創業生態系統。特別是在2018年,成立新創企業數達到高峰58家,2017年至2020年間平均維持在50家以上,顯示政策成效明顯。然而,2020年起爆發的COVID-19疫情,對整體經濟環境造成衝擊,導致新創企業成立速度放緩,反映出疫情對市場信心及投資意願的影響。即便如此,臺南市新創生態系仍展現韌性,透過政策,積極推動多項創業輔導計畫及資金補助,打造友善創業環境,並透過加速器、育成中心及共享工作空間,協助新創團隊突破疫情限制,維持區域創業活力,促進地方經濟持續發展。

2. 臺南地區新創企業主要應用領域分布
臺南地區新創主要應用領域分布如下圖所示,在489家新創企業中,以健康醫療與生技領域(Health Care) 居冠,共61家,占比12.47%,顯示臺南正積極鏈結南部醫療與科研資源,打造健康科技創新聚落;其次為工業製造領域(Manufacturing)49家,占比10.02%;第三為硬體領域(Hardware)44家,占9%,反映臺南長期的製造實力正透過新創力量轉型升級,推動智慧製造與工業4.0落地;第四為食品與餐飲領域(Food and Beverage)占40家,8.18%;消費產品領域(Consumer Goods)及能源領域(Energy)並列第五,分別有36家,占比均為 7.36%,之後依序為自然永續與社會影響力、農漁牧及養殖、交通運輸與物流及教育。
3. 臺南地區近期獲投新創企業
資金在新創企業成長歷程扮演重要關鍵因素,無論是創立初期或規模擴展階段,皆仰賴穩定的財務支持。根據FINDIT平台統計,截至2025年4月底止,臺南市地區共104家新創企業獲得投資,投資件數共202筆,已揭露之獲投總額達新臺幣246.71億元,平均每件獲投金額為1.22億新臺幣。以下介紹近幾年臺南市地區獲得募資之新創企業介紹。
(1)大蓄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大蓄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23年,資本額達15億,由大亞(1609)旗下大亞儲能科技投資成立,主要深耕再生能源與儲能領域。2025年董事會通過對其增資新臺幣5億元增資,用以充實營運資金以展現其在能源轉型市場的戰略布局與技術深化能力。
(2)傳接球實驗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傳接球實驗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以AI影像分析結合運動科學,打造智慧棒壘訓練系統,切入傳統運動數據化的關鍵縫隙。自2021年與110全大運執行委員會執行長、國立成功大學副校長吳誠文合作設立智慧訓練場後,推動學術與專業訓練融合,使成大成為南區棒球運動科學重鎮。2024年,成功獲得國發基金投資1,100萬元,並吸引陽光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他私人投資者共計超過2,300萬元資金挹注,凸顯其在智慧運動市場的技術潛力與商業可行性。未來,該公司亦與日本知名棒壘俱樂部KUO進行深度合作,持續推動產品國際化與場域應用。
(3)凱鈿行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凱鈿行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專注數位內容解決方案,從行動辦公工具拓展至電子簽署與文件雲端協作。其產品「點點簽」於 2024 年成功通過數位發展部「電子簽章解決方案服務能量登錄」審核,並取得日本法務省認證與美國HIPAA、CCPA等多項國際規範肯定,展現高度資安實力與跨國信賴力。凱鈿行動科技自2021年7月完成1,600萬美元(約新臺幣4.5億元)B輪募資後,於2024年3月再獲韓國Hancom集團策略投資,推估金額約新臺幣1.5億元,使整體B輪(含B+輪)募資總額突破2,200萬美元(約新臺幣7.2億元),及同年12月獲得日本不動產APAMAN集團領投400萬美元(約新臺幣1.2億元)。截至目前,凱鈿累計募資金額已逾3,000萬美元(約新臺幣9億元),未來規劃申請公發興櫃,以加速全球市場擴張。
(4)凡立橙股份有限公司
凡立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以「遊戲化環保」策略切入永續市場,推出ECOCO循環經濟平台,用回收換取點數激勵民眾友善行為,並於2022年獲得第四屆「品牌金舶獎」(服務創新組),2021榮獲經濟部第七屆「國家產業創新獎」-績優創新企業。凡立橙(ECOCO)以AI智慧回收機創新循環經濟,2024年獲Pre‑A輪破億元投資,該輪募資由頂固開發與台塑生醫領投, AVA天使投資、美芝城實業、華研音樂、日越能源以及其他策略性投資人跟投。結合經濟部、社創獎補助與地方政府支持,快速布建回收站點,推動臺灣永續行動成為產業典範。
4.臺南地區近期上市或登興櫃案例
依據FINDIT平台與櫃買中心資料顯示,近三年臺南共有3家新創近期上市或登興櫃
(1)巨鎧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巨鎧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於2013年成立,專注全LED車燈研發,並自詡為「汽車改裝車燈界APPLE」。擁有約1,000件有效專利。於2022年進駐台南科技工業區設立營運總部,拓展多項車用零組件業務,布局全球市場,並導入綠色與科技設計,強化品牌國際競爭力,其於2023年10月創新板上市掛牌。
(2)成信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成信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於2019年成立,總部位於臺南市柳營科學工業園區(環保科技園區)專注於廢棄物再利用解決方案,提供技術顧問服務,透過先進的「都市採礦」技術,將各類資源型廢棄物回收轉化為具商業價值的再生產品,實現資源循環與永續經濟,於2024年9月在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創新板。
(3)原創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原創生醫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於台南科學工業園區成立,專注藥物載體與控制釋放,提升療效並降低副作用。透過符合FDA 505(b)(2)法規的策略,以高生物相容性微胞平台及智慧釋放技術,提升藥效與安全性,並縮短開發時程。其於2024年3月已登錄興櫃。
四、結語和未來展望
行政院長卓榮泰於114年1月2日在行政院會聽取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報告後表示,新科技開創臺灣產業的新機會,大南方新矽谷將帶動南臺灣的新願景,並進一步指出,方案將以臺南沙崙為起點,於嘉義、臺南、高雄、屏東規劃建置科學園區與科技產業園區,串聯半導體S廊帶,從AI技術研發能力、到系統開發能力全面升級,讓臺灣進入AI應用的時代,帶動百工百業數位及淨零雙軸轉型。而臺南創業環境亦在快速轉型,結合南科的半導體與精密製造基礎,加上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的政策推動,正加速形成多元創新聚落。
臺南市政府在推動創業創新的政策布局上,展現出明確的系統性與多元策略,涵蓋產官學整合、產業升級、青年創業扶植及地方創生等層面,為地方經濟注入活力,並形塑具在地特色的創業生態。市府透過強化產官學輔導機制,積極扶植在地產業創新。包括推動地方型SBIR產業創新研發補助,連年帶動數億產值與投資金額,進一步促進產業轉型;此外,觀光工廠推廣計畫不僅提升品牌價值,也讓製造產業與觀光結合,成功吸引民眾參與,創造觀光經濟效益。中小企業服務團更透過專家入企輔導與資源整合,有效促進研發能量提升。青年與中小企業貸款方案則提供創業資金支持及利息補貼,降低創業門檻。另透過臺南市招商網,提供完整投資招商資訊,以以媒合可能投資機會。
此外,亦積極推動數位轉型與綠能布局,113年共輔導88家企業導入數位工具,涵蓋製造、餐飲、零售等產業,並舉辦4場推廣活動,累計超過170人參與,推升企業數位意識。同年亦補助10家業者導入雲端系統,投入經費80萬元,強化營運效率與環保效能。在智慧綠能方面,截至113年底已有136家機構進駐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創造2,057個高階研發職缺,並透過區域整體規劃,打造結合產業、交通與生活機能的低碳城市示範區。在青年創業與地方創生上,市府展現高度行動力與策略性。贏地創新育成基地透過辦理課程、輔導與交流活動,具體創造就業機會與經濟效益,成為青創孵化的重要據點。此外,地方創生計畫結合各行政區特色與社會企業力量,積極爭取中央資源,發展在地產業、文化觀光與永續生活模式,實現產業再生與人口活絡的雙重目標。整體而言,臺南市政府不僅以政策與資源支持創業,更透過跨域整合與在地深耕,打造一個兼具創新驅動與文化韌性的創業城市。
延伸閱讀
1. 劉聖元、徐慶柏,2020/05/25,【新創園地-解構六都創業生態系列】FINDIT VIEW:六都創業生態系之新北篇。
2. 徐慶柏、劉聖元,2020/06/22,【新創園地-解構六都創業生態系列】FINDIT VIEW:六都創業生態系之高雄篇。
3. 洪大倫、徐慶柏、劉聖元,2020/07/27,【新創園地-解構六都創業生態系列】FINDIT VIEW:六都創業生態系之臺中篇。
4. 劉聖元,2020/09/24,【新創園地-解構六都創業生態系列】FINDIT VIEW:六都創業生態系之桃園篇。
5. 劉聖元,2020/10/18,【新創園地-解構六都創業生態系列】FINDIT VIEW:六都創業生態系之臺南篇。
6. 徐慶柏,2021/02/22,【新創園地-解構六都創業生態系列】FINDIT VIEW:六都創業生態系之臺北篇。
7. 徐慶柏,2024/06/21,【新創園地專欄】2024年之盤點作業:我國新創聚落與加速器。
8. 周佳寧,2024/07/02,【新創園地專欄-解構竹竹地區創業生態】FINDIT VIEW:創業生態系之竹竹篇。
9. 謝孟儒,2025/10/21,【新創園地專欄】再探六都創業生態系列:高雄篇
10. 林瑀恂,2025/05/23,【新創園地專欄】再探六都創業生態系列:桃園篇
11. 徐慶柏,【新創園地專欄】再探六都創業生態系列:臺中篇
參考資料
1. 行政院,新聞與公告,卓揆:「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串聯南部半導體S廊帶 帶動臺灣進入AI應用時代
2. 臺南市招商網
3. 臺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4. 新創圓夢網
5. 臺南市政府臺南市政府113年度施政成果報告
6. 贏地創新育成基地
7. 南部科學園區
8. 南方基地創客
9.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10. 國立成功大學產學創新總中心
11. STIR創莘園
12. 台灣科技新創基地Taiwan Tech Arena 南部據點(TTA So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