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專區

【新興領域/2025.08焦點】資金退潮?一文掌握2025H1全球健康醫療投資動向

林秀英、蔡忠穎 |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六所/副研究員、研究助理
點閱次數:421

2025年上半年,受美國新一輪關稅、藥品定價政策不確定性,以及中東局勢升溫影響,全球健康醫療投資明顯降溫。雖然美股大盤反彈創新高,但NASDAQ生技醫療指數仍下跌1.92%,反映資金轉向高報酬領域。一級私募市場投資件數與金額分別較去年同期下滑19%與10%,尤其鉅額投資(單筆破億美元)在第二季由48件、99億美元驟降至30件、51億美元。次領域中,生技醫藥雖仍居首位,但件數衰退23%,醫療器材與數位醫療逆勢增長;前十大投資案中,醫療器材新創BVI Medical與Neuralink罕見位列前兩名,反映資金關注焦點多元化。本文的目的在解析政策與關稅雙重壓力下的全球健康醫療投資趨勢,並展望下半年可能的走向。

全球健康醫療私募早期資金

一、2025年上半年美國NASDAQ生技醫療類股的公開市場投資掃描

《重點1》不畏政策與關稅帶來的風險,2025年上半年美國NASDAQ指數V型反轉並創新高,唯NASDAQ生技醫療類股指數(NBI)持續疲軟下滑

2025 年上半年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推動對等關稅政策,以及以色列、伊朗之間爆發的軍事衝突,為市場帶來新的衝擊與不確定風險,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大幅震盪。儘管股債市一度因為投資人避險情緒升高而出現較大幅度的拉回,但隨著世界各國陸續與美國展開貿易談判,美股亦擺脫利空影響重回多頭走勢,2025年上半年標普500指數、NASDAQ指數分別上漲5.50%、5.48%,更再度刷新收盤歷史最高紀錄。另外,NASDAQ的費城半導體指數更是高唱凱歌,上半年漲幅高達11.38%。當股市在慶祝V型反轉時,生技醫療板塊卻顯得格格不入,上半年NASDAQ生技醫療類股指數(NBI)仍下滑1.92%,持續去年疲軟走勢,反映投資人轉向高報酬的領域,對生技醫療投資態度轉趨保守。

 

二、2025年上半年全球健康醫療私募早期資金市場投資掃描

《重點1》受到藥品啟動232條款調查與進口關稅議題衝擊,2025H1全球健康醫療領域投資下行

中國動脈橙產業智庫與蛋殼研究院在2025年7月發布的《2025年H1全球醫療健康投融資分析報告》指出,受到美國關稅和藥品定價政策的不確定性影響,2025H1全球健康醫療領域一級私募市場共完成973件、275億美元的投資,相較於2024H1分別下降19%與10%。

健康醫療領域的投資在經歷2021年令人暈眩的高峰後與隨後的暴跌,估值進行下調,市場逐漸朝著一個看似合理的投資方向邁進。直到2024年因鉅額投資件數增加,使得2024年健康醫療投資回穩持平,避免三連黑的厄運。但2025年第二季起,在面臨不斷升級的政策壓力,包括美國商務部2025年4月1日對進口藥品、藥品原物料及衍生品,啟動232條款國家安全調查;加上川普多次針對藥品進口課徵高額關稅表達強硬立場,引發全球製藥產業高度關切。種種不確定性使得投資人情緒轉趨謹慎與觀望,導致第二季的投資活動疲弱,使得上半年投資下行,未能保持2024年的持穩態勢。

《重點2》五大次領域投資件數均下滑,投資金額僅有數位醫療與醫療器材成長

根據動脈橙與蛋殼研究院的報告,2025H1健康醫療五個次領域在投資交易活絡度上全數較2024H1低;在投資金額方面,僅有「數位醫療」、「醫療器材與耗材」投資大幅成長,面臨關稅威脅和價格管制雙重壓力的生物醫藥年減24%,其他次領域也下滑。

圖1

《重點3》投資熱門關鍵字為人工智慧、基因療法、細胞療法

若進一步以關鍵字標籤來分析2025H1健康醫療獲投案件,「人工智慧」繼2024年奪得投資熱門關鍵字榜首後,2025H1再度蟬聯冠軍,站在投資風口上。同時,基因療法、細胞療法等新興療法也受到投資人關注,成為生醫領域投資市場的熱門關鍵字。過往備受關注的數位療法、研發製造外包(CDMO)、第三方廠商醫療服務等細分領域在2025H1呈明顯下滑趨勢。

投資熱門關鍵字為人工智慧、基因療法、細胞療法

 

三、2025年上半年全球健康醫療領域鉅額投資風向掃描

《重點1》不確定風險升高,2025Q2全球健康醫療鉅額投資迅速降溫

台經院FINDIT研究團隊整理Crunchbase投資資料庫,篩選健康醫療領域IPO前在私募市場單筆獲投金額在1億美元以上的股權交易,2025Q1鉅額投資件數(48件)與金額(99億美元)創下三年來單季最高後,2025年4月在美國川普總統推出加徵關稅與啟動232條款的藥品調查行動下,不確性風險讓健康醫療領域的投資迅速降溫,2025年第二季全球健康醫療領域鉅額投資件數由第一季48件下降至30件,投資金額由99億美元幾近腰斬至51億美元。2025H1全球健康醫療鉅額投資為78件、150億美元,與2024H1的76件、150億美元投資相當,展望第三季,政策與關稅議題帶來的不確性將持續,投資人轉趨觀望,鉅額投資恐將持續下降。

不確定風險升高,2025Q2全球健康醫療鉅額投資迅速降溫

《重點2》生技醫藥穩坐2025H1鉅額投資的龍頭次領域,醫療器材成長最高,美國拿下過半江山

在2025H1全球健康醫療78件鉅額投資的次領域分布中,以生技醫藥37件最多,其次是醫療器材16件、數位醫療14件、診斷/工具6件、其他領域5件。相對於去年同期,僅有生技醫藥次領域衰退23%,其餘領域鉅額投資件數均成長。至於鉅額交易的金額排序中,生技醫藥以67億美元領先,接著依序為醫療器材34億美元、數位醫療29億美元、診斷/工具11億美元、其他領域9億美元。由於醫療器材有眼科設備製造商BVI Medical與馬斯克創辦的腦機介面技術研發新創Neuralink分別獲投10億美元、6億美元,使得2025H1投資金額大幅成長,金額占比上升,也擠壓到生技醫療金額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7%下降至47%。

2025H1全球健康醫療鉅額交易件數前五大有美國、英國、中國、瑞士、加拿大、印度、澳洲等七個國家,其中美國依舊是重點投資地區,以46件、59%比重獨占鰲頭。至於金額前七大國家為美國、英國、瑞士、義大利、中國、加拿大與印度,美國健康醫療鉅額投資金額為91億美元,拿下61%總投資金額占有率,遙遙領先其他國家。

 

四、2025年上半年全球健康醫療領域值得關注的投資案件

《重點1》2025H1健康醫療領域前十大投資案件-罕見由醫療器材新創(BVI Medical、Neuralink)雄踞前兩大寶座

2025H1全球健康醫療領域前十大投資案件中,最大一筆為10億美元,低於2024H1的18億美元,入榜門檻為3億美元則高於2024H1的2億美元。比較罕見的是由二家醫療器材雄踞2025H1健康醫療投資金額前兩大,排名第一的是美國創新眼科手術解決方案與設備製造商BVI Medical(10億美元)、其次為馬斯克共同創辦的腦機介面新創Neuralink(6億美元)。另外,英國AI輔助藥物發現和開發新創Isomorphic Labs,也以6億美元同列第二大投資案。第四大為義大利獨立整合式診斷服務平臺Bianalisi的4.88億美元。第五大為英國專注於肥胖症和其他心臟代謝疾病創新療法Verdiva Bio的4.11億美元。

第六大到第十大投資案分別是AI輔助腫瘤藥物開發商Pathos(3.65億美元)、將活細胞超高解析度顯微鏡應用於藥物發現的Eikon Therapeutics(3.51億美元)、基因資料庫Truveta(3.2億美元)、心血管藥物開發商Kardigan(3億美元)、美國AI醫療紀錄解決方案提供商Abridge(3億美元)。

2025H1健康醫療領域前十大投資案件

《重點2》2025H1「生技醫藥」鉅額投資前十大交易案:AI賦能藥物發現與開發備受投資人青睞,分列第一與第三大投資案

2025H1「生技醫藥」次領域的鉅額投資前十大,涵蓋AI輔助藥物開發、心血管、自體免疫、腫瘤學、肥胖症與神經系統疾病治療藥物開發,其中AI賦能生技醫藥受投資人青睞,兩家AI輔助藥物開發名列「生技醫藥」第一與第三大。

以下就2025上半年「生技醫藥」次領域前十大案件分述之。

1.Isomorphic Labs完成6億美元募資,運用AI技術加速藥物設計速度

Alphabet旗下專注利用人工智慧(AI)進行藥物發現的子公司Isomorphic Labs,運用AI技術加速藥物設計過程,解決人類面臨的各種疾病。​由DeepMind執行長兼共同創辦人Demis Hassabis於2021年成立,總部位於倫敦。​Isomorphic Labs開發的AlphaFold系統能準確預測蛋白質結構,為藥物發現領域帶來重大突破,Hassabis和同事John Jumper贏得諾貝爾化學獎。2025年3月31日Isomorphic Labs完成6億美元募資,由Thrive Capital領投,跟投的有Google Ventures和Alphabet,​資金將會用於擴大研發投入、擴充團隊,並推進AI藥物設計引擎的發展。

2.Verdiva Bio在A輪獲得4.11億美元投資,用於推進口服GLP-1受體促效劑的二期臨床試驗

英國Verdiva Bio於2024年7月在英國倫敦創立,專注開發創新的肥胖症及心血管代謝疾病療法,主要產品為口服GLP-1受體促效劑「VRB-101」,以每周口服一次的頻率進行治療。2024年,Verdiva Bio從中國Sciwind Biosciences獲得全球開發和商業化授權許可,計畫以透過單藥和聯合治療方案相結合的方式,推進下一代療法開發,2025年1月VRB-101進入二期臨床試驗。2025年1月9日Verdiva Bio宣布完成A輪4.11億美元募資,由General Atlantic、Forbion Capital Partners領投,其他投資者有OrbiMed、Lilly Asia Ventures、RA Capital Management以及LYFE Capital等,這筆資金的主要用途是推動其VRB-101的二期臨床試驗,​並擴展其藥物研發管線。

3.Pathos AI完成D輪3.65億美元募資,將擴大臨床管線與加速AI模型開發

Pathos AI是一家臨床階段生物科技公司,專注於運用人工智慧(AI)技術重塑藥物開發流程,特別聚焦於腫瘤學(癌症治療)領域。核心產品為自研的PathOS™平臺,整合臨床、分子、影像等多模態大數據,支援藥物開發全流程,包括臨床資產篩選、臨床試驗設計、生物標誌物發現與治療創新,此外也研究腫瘤學多模態AI基礎模型,協助藥企在開發新藥時能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2025年5月15日Pathos AI完成D輪3.65億美元募資,使公司估值接近16億美元,新資金將用於擴大臨床管線、加速AI基礎模型開發。

4.Eikon Therapeutics獲得3.51億美元D輪投資,推動蛋白質追蹤技術與藥物開發

美國Eikon Therapeutics專注於創新的顯微技術,追蹤和測量活細胞中單一蛋白質的運動用以發現新的藥物靶點,開發針對癌症、免疫學和神經科學領域的療法。Eikon Therapeutics 的藥物發現平臺基於超分辨率顯微鏡技術,能夠在活細胞中以10奈米的空間解析度和10毫秒的時間解析度,實時觀察單一蛋白質分子的運動,瞭解蛋白質的動態行為。2025年2月26日Eikon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3.51億美元的D輪募資,投資者包含General Catalyst、Lux Capital、T. Rowe Price、AME Cloud Ventures及Alexandria Venture Investments等共11位投資人,資金將用於推動其臨床階段項目的發展,以及擴展其研發管線。

5.Kardigan完成3億美元A輪募資,開發現代化心血管藥物與靶向療法

心血管藥物開發商Kardigan成立於2023年,是一家致力於現代化心血管藥物開發的醫療科技公司,​其目標是同時開發多種靶向療法,縮短心血管患者等待治療的時間。Kardigan透過AI技術強化臨床試驗,能幫助研究人員提升統計效能、改善病患篩選與遵從性、識別病患子群,以更高精準度追蹤安全性與療效訊號。除此之外,心臟智慧模型使Kardigan能在各個計畫中生成並分享數據,提高效率並增加晚期開發計畫的成功機率。2025年1月10日Kardigan完成A輪3億美元募資,由Sequoia Heritage、Perceptive Advisors、ARCH Venture Partners領投。資金將推動對現有療法無效或管理不佳的病患群體的治療,包括導致心臟衰竭的原發性與繼發性心肌病。

6.Aviceda Therapeutics完成2.08億美元C輪募資,推進治療黃斑部病變的藥物AVD-104臨床試驗

​美國Aviceda Therapeutics專注於開發下一代糖免疫療法,產品線不僅限於眼科,還涵蓋免疫學、纖維化、腫瘤學和神經病學等多個治療領域。Aviceda Therapeutics利用其專有的高親和力Siglec配體(HALOS™)奈米技術平臺,開發高度特異性的免疫調節劑,以調節先天和適應性免疫反應,解決由慢性炎症引發的各種疾病。Aviceda的AVD-104是一種玻璃體內注射的糖類模擬奈米粒子,具備雙重作用機制,免疫調節與補體抑制,可提升治療老年黃斑部病變引起的地理性萎縮症的療效與安全性,將過度活化的巨噬細胞重新極化為修復狀態,並且穩定補體調節因子H。2025年1月7日Aviceda Therapeutics完成C輪2.08億美元募資,由TCG Crossover、Omega Funds領投,跟投者有OrbiMed、Longitude Capital、Logos Capital、Catalio Capital Management等共12位投資人。這筆資金將會用於進行中的AVD-104地理性萎縮第二期後段/第三期臨床試驗,以及關鍵性第三期試驗,同時也將推動AVD-104擴展至其他眼科適應症。

7.Tenvie Therapeutics 完成2億美元A輪募資,打造神經疾病新藥平臺

Tenvie Therapeutics於2025年1月成立,專注於神經、心臟代謝和眼科疾病的治療管線。1月8日,Tenvie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2億美元A輪募資,由ARCH Venture Partners、F-Prime Capital和Mubadala Capital領投。公司正在開發一個高度腦滲透和外周限制性小分子的産品組合,目的在針對疾病的三個關鍵驅動因素:解決炎症、拯救代謝功能障礙和恢復溶酶體功能。目前進度最快的兩項藥物為NLRP3抑制劑與變構型SARM1抑制劑,正處於進入人體臨床試驗前的準備階段。Tenvie Therapeutics的產品多元,也包含聚焦於神經保護機制的研發項目,例如TRPML1和TMEM175。新募集的資金將加速旗下多項藥物進入臨床階段,打造神經疾病新藥平臺。

8.Windward Bio完成A輪2億美元募資,將用於WIN378的臨床試驗與研發計畫

​專注於開發長效免疫療法的Windward Bio成立於2024年,​總部位於瑞士,2025年​1月10日Windward Bio宣布完成2億美元A輪募資,由OrbiMed、Novo Holdings以及Blue Owl領投,並同時宣布已和中國的科倫博泰、和鉑醫藥達成協議,獲得WIN378在中國及亞洲部分市場以外的全球開發權利。WIN378是一種潛在“best-in-class”的長效單株抗體,靶向胸腺基質淋巴生成素(TSLP)的配體,有望實現每6個月一次給藥。Windward Bio正在爲WIN378啓動針對重度哮喘的2期臨床試驗做準備,預計2026年發布初步臨床數據。公司還計畫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中開展更多臨床試驗。此外,該公司正在建立長效雙特異性抗體的發現管線,利用已驗證靶點和合成生物學機制,以實現免疫學適應症的最佳治療效果。A輪募集的資金還將推動兩個未公開項目完成支持IND啓動的臨床前研究。

9.Colossal Biosciences完成C輪2億美元募資,持續推動基因工程技術復活猛瑪象

美國生醫公司Colossal Biosciences專注於基因編輯和複製技術,希望透過基因技術,重寫自然的過去和未來,為地球帶來新的生物多樣性,並促進生態系統的恢復。其首要目標是復活猛瑪象,計畫在2028年前培育出猛瑪象雜交幼崽,並將其重新引入北極苔原地區。同時,Colossal也在進行塔斯馬尼亞虎(袋狼)復活計畫,以重建當地生態系統。2025年1月15日該公司完成C輪2億美元募資,由TWG Global公司及兩位投資人Thomas Tull和Mark Walter領投,這筆資金將繼續推進基因工程技術,同時開發革命性軟體、硬體和生物技術解決方案。2025年4月,Colossal宣布成功復活已滅絕的遠古狼種,並誕生三隻基因編輯的小狼,其基因組合模擬遠古狼的特徵,如體型、毛色等。

10.Abcuro獲得C輪2億美元投資, 推動肌細胞內含物肌炎創新療法的臨床試驗

Abcuro是一家臨床階段的生物技術公司,專注於透過精確調控細胞毒性T細胞來開發治療自體免疫疾病和癌症的療法。2025年2月12日完成C輪2億美元募資,由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領投,這筆資金將用於註冊性階段Phase 2/3 MUSCLE臨床試驗,該試驗評估Ulviprubart(ABC008),這是一款首創的單株抗體,針對殺手細胞凝集素樣受體G1(KLRG1),用於治療由高細胞毒性T細胞介導的疾病,包括包涵體肌炎(IBM)以及T細胞大顆粒淋巴細胞性白血病(T-LGLL)。臨床試驗結果正面,Abcuro計畫提交生物製劑許可申請(BLA),並將部分資金用於支援商業化啟動準備。

《重點3》2025年上半年「醫療器材」鉅額投資前十大交易案

2025年上半年「醫療器材」鉅額投資共有16件,其中美國有9件、中國3件、英國、愛爾蘭、瑞士、以色列等國各1件。以心臟病、心血管疾病的醫材最多,共有7件,其他則是眼科設備、聽力解決方案、器官保存技術與設備、胰島素輸送、感測貼片、螢光光學顯影劑技術、治療慢性疼痛的神經調控電子裝置與腦機介面等。

其中2025上半年「醫療器材」次領域前十大案件,分述如下:

1.BVI Medical獲得10億美元投資,持續發展其獨特的POD平臺與進行產品創新

眼科設備製造商BVI Medical專注於創新的手術解決方案,以改善患者的視力。2025年3月10日完成10億美元募資,由TPG Capital獨投。這筆投資重組了BVI現有的債務結構,加速產品創新和擴展全球業務。BVI Medical的產品組合涵蓋多個品牌,包含手術刀具和刀片Beaver®、高品質人工晶狀體PhysIOL®及玻璃體視網膜手術產品Vitreq®等。

2.Neuralink完成E輪6億美元募資,將持續推進腦機介面技術升級

Neuralink為Elon Musk與Sara Adkins於2016年共同創辦的美國腦機介面的神經科技公司,致力於開發高寬頻、低延遲的腦機介面。其核心技術是一種超細微的植入式神經電極「Link」裝置,能以無線方式讀取腦部神經訊號,將資料傳輸至外部裝置進行即時解碼與互動,有望應用恢復癱瘓患者的運動與感覺功能、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如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與帕金森氏症。2025年5月27日Neuralink完成E輪6億美元募資,投資人包含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Sequoia Capital、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Founder Fund以及Thrive Capital等共12名投資人。最終估值達到90億美元。Neuralink表示這筆資金將用於推動腦機介面技術的普及,幫助更多未被充分照顧的醫療需求者能恢復自主生活,並持續突破人機互動的技術極限。

3.Lumicell完成1.98億美元募資,促進螢光光學顯影劑可視化影像系統LumiSystem™在不同腫瘤中的臨床應用

Lumicell致力於開發即時螢光引導影像技術,提高手術中腫瘤檢測與切除精準度,多應用於乳腺癌,並積極拓展至多種實體腫瘤領域。主要產品LumiSystem™由兩部分組成:LUMISIGHT™是手術前靜脈注射的螢光造影劑,配合手持式直接視覺系統設備,能即時在手術腔內辨識殘餘癌細胞,協助外科醫師更完整地切除腫瘤組織,為全球首個同時取得美國FDA批准的影像藥物與設備組合。2025年1月在美國正式商用LumiSystem™,並完成首例乳腺腫瘤切除手術。2025年5月6日Lumicell完成1.98億美元募資。

4.4C Medical Technologies完成1.75億美元D輪募資,開發新一代二尖瓣置換醫材

美國時間2025年3月5日,4C Medical宣布成功完成1.75億美元的D輪募資。本輪由新投資人波士頓科學(Boston Scientific)和HHF賦遠投資領投,現有股東亦持續加碼。本輪資金將進一步加速4C Medical在心臟瓣膜疾病治療領域的技術研發、臨床推進和市場拓展。4C Medical是美國一家專注於經導管二尖瓣置換(TMVR)技術研發,致力於解決臨床上二尖瓣逆流治療所面臨挑戰的創新醫療器材公司。其旗艦產品AltaValve™系統是全球唯一可完全回收的低外徑TMVR系統,採用獨特的心房固定設計,有效減少對二尖瓣解剖結構影響,降低術後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發生率,2024年5月該系統已獲得美國FDA授予的兩項突破性設備認證,目前4C Medical已在美國和歐洲啟動全球確認性臨床試驗。

5.器官醫療技術領先的公司OrganOx獲投1.42億美元,開發常溫機器灌注(NMP)平臺來保存器官

器官醫療技術領先的公司OrganOx成功在2025年2月完成1.42億美元新一輪募資,加速其OrganOx metra®平臺技術在大型高成長器官技術全球市場中的成長機會。此輪超額認購由新投資者HealthQuest Capital領投。OrganOx 於2008年從牛津大學分離出來,致力於開發OrganOx metra ®,是一種常溫機器灌注(NMP)平臺,可使捐贈的肝臟在體外保持代謝活躍的狀態,以便在移植前對器官進行功能評估,從而增加可供移植的器官數量。已在美國、歐洲、加拿大和澳洲獲得批准,迄今為止,已有超過5,000例肝臟移植手術採用,該公司還擁有一項用於腎臟移植的試驗性metra ®技術,預計很快就會在美國開始臨床試驗。此外,OrganOx預計將與eGenesis, Inc.合作進行首次人體臨床研究,研究其metra ®技術與eGenesis的基因改造豬肝相結合,為急性肝衰竭患者提供治療。

6.中國瑞橋鼎科集團(Bridgetech)獲得10億人民幣(1.38億美元)投資,研發血管介入、神經科學、腫瘤治療所需的醫療器材

瑞橋鼎科集團於2025年3月宣布完成A輪募資,募資金額超過十億元人民幣。本輪募資由康橋資本領投,北京市醫藥健康產業投資基金、北商資本跟投,將助力瑞橋鼎科集團加快產品研發與商業化布局,進一步鞏固其在高發病率的慢性病領域創新之醫療器材領先地位。瑞橋鼎科成立於2021年,致力於高發病率的慢性病領域之創新醫療器材的研發、生產與商業化。公司產品覆蓋外周血管、神經科學、腫瘤診療一體化等領域,如DKaptain™高壓球囊導管等。

7.以色列眼科手術機器人系統的先驅ForSight Robotics完成B輪1.25億美元募資

以色列醫材新創ForSight Robotics在2025年6月順利完成1.25億美元B輪募資,累計募資金額達1.95億美元,資金將用以強化在機器人眼科手術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本輪募資由美國Eclipse Ventures領投,印度跨國綜合集團Adani Group以及美國達文西手術系統開發製造商Intuitive Surgical創辦人、被譽為眼科手術之父的傳奇外科醫生Fred Moll博士等知名合作夥伴參投。Foresight開發名為ORYOM™的革命性眼科手術機器人平臺,為全球首款白內障眼科手術機器人,融合AI演算法、電腦視覺和微創醫療器材技術,能夠精密準確地到達眼睛的每個區域,為外科醫生提供符合人體工學的舒適操作姿勢和先進的操作介面,其特別適合用於治療白內障,也為青光眼和視網膜手術治療奠定基礎,可望協助因應現在和未來龐大的醫療需求。

8.穿戴式胰島素輸送技術開發商CeQur Simplicity獲投1.2億美元

CeQur 2008年成立於瑞士,專注於為糖尿病患者提供餐時胰島素解決方案。2025年1月7日,CeQur宣布完成1.2億美元新一輪募資,這筆資金將用於推動公司的成長並加速商業擴張,同時繼續增加和改善藥房管道對其設備的推廣。CeQur研發一款簡單、方便的穿戴式胰島素貼片Simplicity,此一貼片最多可容納200個單位的速效胰島素,當用餐或需要修正劑量時按一下,即可提供2單位的速效胰島素,貼片可維持3日,並且防水。CeQur Simplicity在2021年初已通過FDA和CE認證的產品進行商業化試點。2024年6月再獲得美國FDA的510(k)批准,象徵著CeQur Simplicity產品的全面上市向前邁了一大步。

9.植入式心臟衰竭遠距監控系統開發商FIRE1獲投1.2億美元

愛爾蘭新創Fire1在2025年1月宣布獲得1.2億美元募資,由Elevage Medical Technologies和Polaris Partners聯合領投,多家知名機構參投,這筆資金將用於完成其Norm心臟衰竭管理系統的關鍵試驗,加速產品研發及市場拓展。Norm為全球首個植入式被動監測器,用於測量下腔靜脈動態變化的設備,由三部分組成:感測器、輸送系統(推進器和裝載器)和外部檢測系統(皮帶、硬體單元和筆記型電腦),大小僅與筆蓋相當,已成功完成首例臨床試驗植入。

10.經皮心室輔助器開發商Supira Medical完成1.2億美元E輪募資

Supira Medical在2025年3月宣布完成1.2億美元超額E輪募資,本輪由Novo Holdings和卡達投資局(QIA)領投,資金主要用於其核心產品Supira pVAD臨床研究(包括高風險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HRPCI)和心源性休克(CS))。Supira Medical成立於2012年,致力於開發Supira系統,這是一種經皮心室輔助裝置(pVAD),用於接受介入手術的高風險患者。經皮心室輔助裝置(pVAD)可提供臨時機械支援,輔助心臟的原生泵血功能,使患者能夠接受必要的介入手術。這種裝置用於支架置入或血管成形手術中,為患有嚴重冠狀動脈疾病或合併症的患者提供臨時血流動力學支援。該設備還可用於治療心源性休克(CS)患者,改善這些高風險患者的預後。

《重點4》2025年上半年「數位醫療」與「診斷/工具」鉅額投資前十大交易案:癌症早期篩檢及基因檢測關注度高

在2025年上半年「數位醫療」與「診斷/工具」共有20件鉅額投資交易,美國11件、加拿大與印度各有2件、其餘為中國、義大利、瑞典、德國與澳洲各有1件。「數位醫療」次領域有14件,「診斷/工具」有6件。前十大入榜以「數位醫療」次領域為主,共有9件,「診斷/工具」僅有1件,美國占有五席,其餘義大利、瑞典、德國、印度、加拿大等國各有一件入榜。值得注意的是前十大交易與人工智慧息息相關,包括:整合醫療大數據、X光、MRI等影像進行AI精準分析,或是將醫療對話轉化為臨床有用且可計費的護理文檔,減少管理負擔和臨床醫生倦怠,抑或是開發醫療領域大語言模型,扮演醫療超級智慧助手,都可以看到AI/ML或是生成式AI已廣泛地應用在健康醫療各個次領域中。

其中2025上半年「數位醫療」與「診斷/工具」次領域前十大案件,分述如下:

1.Bianalisi完成4.88億美元投資,將用於整合義大利健康診斷市場

義大利的獨立整合式診斷服務平臺Bianalisi專精於臨床檢驗、門診診斷與醫學影像領域。Bianalisi在義大利13個大區都有據點,透過旗下網路提供全面性的臨床實驗室檢驗、門診服務以及影像診斷等服務。該集團目前在全國擁有350個檢驗與採檢點、超過70家門診中心和46間影像診斷中心,服務覆蓋面廣泛。2025年2月28日Bianalisi獲得4.7億歐元(約4.88億美元)投資,投資者包括The Carlyle Group、Natixis以及Arcmont Asset Management,這筆資金將協助Bianalisi持續擴展其平臺規模,投入資源整合義大利的健康診斷市場,同時也用來償還現有債務。

2.Truveta完成C輪3.2億美元募資,加速基因資料庫建設與藥物發現

Truveta成立於2020 年,匯總和分析美國多家醫療機構的電子健康記錄(EHR)數據,推動生命科學、公共衛生和醫療保健領域的研究發展。主要服務項目是為醫療資料庫建設及Truveta 基因組計畫,此計畫為建立全球最大且最具多樣性的基因資料庫。2025年1月13日Truveta完成C輪3.2億美元募資,投資者包括Illumina、Northwell Health及Northwell Health等共8位投資人,此筆資金用於加速藥物發現並轉變病患照護方式。

3.Abridge完成E輪3億美元募資,將資金用於加速自家AI平臺升級

Abridge是一家醫療AI公司,成立於2018年,以生成式AI技術自動化臨床對話紀錄,減輕醫療人員的行政負擔、提升醫療效率與病患照護品質。Abridge平臺可在醫師與病患諮詢過程中自動錄音、轉錄並生成結構化的臨床紀錄,並可與主流電子病歷整合,AI技術上,Abridge自研的「Ears」AI系統結合醫療語音辨識與臨床摘要模型,能即時將醫病對話轉為精準、可審核的醫療紀錄,並支援多種語言。2025年6月24日Abridge完成E輪3億美元募資,由a16z領投,Khosla Ventures跟投,資金將用於加速AI平臺升級、推動臨床紀錄與營收循環管理自動化、強化多專科與多語言應用,並擴大團隊規模,全面提升醫療機構的營運效率與照護品質。

4.Innovaccer完成2.75億美元F輪募資,推出AI智慧體以降低重複性工作

數位醫療新創Innovaccer專注於以資料整合和分析,提供健康照護機構軟體解決方案,幫助推動基於價值的照護計畫。2025年1月9日完成F輪2.75億美元募資,投資者包含B Capital、Banner Health、Danaher Ventures、M12等共6位投資人。這筆資金將支援Innovaccer擴大與現有客戶的合作,推出新的AI和雲端功能,並擴展其開發者生態系統。公司計畫透過引入多種協作工具和代理人來增強其產品,涵蓋臨床決策支援、臨床文書管理、照護管理以及聯絡中心等領域。2025年2月,Innovaccer推出AI智慧體,能在沒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完成特定任務以幫助醫生和護士解決煩人的低價值和重複性工作,目前這款AI智慧體有七種功能形態,將隨時間的推移不斷增加更多功能,同時也允許新創公司和客戶根據需求建構自己的智慧體。

5.預防性醫療科技公司Neko Health完成B輪2.6億美元募資,拓展新市場與提高AI數位診斷能力

​Neko Health是由Spotify創辦人Daniel Ek和Hjalmar Nilsonne於2018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創立的預防性醫療科技公司。​藉由感測器技術和人工智慧,設計出提供早期疾病預防的醫療保健方案,同時減少常見疾病的發病率及其相關成本,從而使醫生和臨床醫師能提供便宜且靈活的檢查模式,提升醫療品質並且更加關注預防層面。2025年1月22日,Neko Health完成B輪2.6億美元募資,由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領投,其他投資人有Lakestar、Atomico、O.G. Venture Partners、和General Catalyst,Neko Health計畫利用這筆資金擴展到美國等新市場,透過收購提高其診斷能力,並開設更多診所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

6.全球醫學知識教育平臺AMBOSS完成2.59億美元新一輪募資

2025年3月25日,德國AMBOSS宣布完成2.59億美元的新一輪募資,本輪由KIRKBI、M&G Investments和Lightrock領投,一些現有股東參投。AMBOSS於2012年創立於德國柏林,是一個全球醫學知識教育平臺,為醫學生開發學習應用程式,也為醫生和護士開發線上資料庫。AMBOSS將經過同行評審的醫療內容與AI結合,為診斷和治療提供可進行實際操作的觀點,並表示這種方法使醫生迅速做出決策,減少治療錯誤。AMBOSS可以被看作醫療專業人士的數位副駕駛(Digital Copilot),其醫學知識教育平臺包括一些功能,如生成診斷方法、管理概述、流程圖和管理檢查表,目的是協助醫生高效、準確地進行複雜的臨床決策。

7.美國AI醫療紀錄解決方案提供商Abridge完成D輪2.5億美元募資

領先的臨床對話生成AI平臺Abridge於2025年2月宣布已完成2.5億美元的D輪募資,由Elad Gil和IVP共同領投,多家知名創投機構參投,如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NVentures、Redpoint Ventures、Spark Capital和SV Angel等。此筆資金將用於開發全新情境推理引擎,簡化護理點的臨床和財務工作流程,以支援AI更廣泛的應用。Abridge成立於2018年,是健康醫療領域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先驅,其企業級AI平臺可將醫療對話轉化為臨床有用且可計費的護理文檔,減少管理負擔和臨床醫生倦怠,同時改善患者體驗。Abridge具有深度EHR整合、支援28多種語言和50多種專業,廣泛應用於門診、急診和住院等各種護理環境,目前已在美國100多個醫療系統中部署。Abridge正在為整個醫療系統負責部署人工智慧制定行業標準,最近也獲得了KLAS環境AI領域最佳獎。

8.PB Healthcare Services獲得General Catalyst領投的2.18億美元投資,打造醫院連鎖

印度Policybazaar的母公司PB Fintech2025年5月宣布其健康醫療合資公司已從包括全球投資公司General Catalyst在內的投資者籌集了2.18億美元的種子輪資金,將進軍快速成長的醫療保健業務,支持PB Health在德里首都圈地區建立醫院網絡,並加強產品開發和創新。PB Health正在開發一個綜合醫療平臺,將醫療和保險無縫整合。該公司表示,這家合資的線上保險公司預計營運自己的醫院,並利用技術、分析和預防健康模式。

9.Telus Health獲得私募股權公司GTCR 2億美元策略性投資,擴大在遠距醫療與醫院數位化解決方案的市場

GTCR日前公布已與Telus Health簽署並達成最終協議,提供策略性少數股權投資,以支持TELUS Health對Workplace Options(WPO)的收購行動。TELUS Health是全球領先的遠距家庭照護、藥房管理技術、電子病歷和補充福利提供者,服務於供應商、付款人、雇主和企業客戶。TELUS Health的產品和服務組合使全球客戶能夠整合技術,以改善整個醫療生態系統的醫療服務和患者預後。ELUS Health收購WPO強化了公司致力於打造規模化、全球性的健康和福祉產品及服務提供商,從而改善健康狀況的理念。此次收購使TELUS Health能夠擴展其面向現有客戶的服務範圍,擴大其地理覆蓋範圍,並增強其現有的技術平臺。

10.醫療RCM(帳務與收入循環管理)AI平臺Commure完成2億美元的募資,優化其生成式AI驅動的RCM平臺

Commure是一家快速發展的企業人工智慧醫療科技公司,透過共同開發軟體解決方案,涵蓋人工智慧驅動的收入週期管理(RCM)、環境臨床文件、工作流程自動化以及實踐管理作業系統等解決方案,解決醫院面臨的許多複雜需求,從而簡化醫療保健流程,提升病患體驗,並賦能管理人員提高醫院效率和獲利能力。該公司近期宣布已從General Catalyst的客戶價值基金(CVF)獲得2億美元的成長投資。這筆資金將用於滿足Commure全端人工智慧平臺日益成長的需求。

 

五、中國製藥彎道超車:潛藏的策略風險與合作機會

2025年生技醫藥的鉅額投資中,發現多筆歐美新創正使用中國藥廠授權的技術進行開發,美國國家新興生物技術安全委員會(NSCEB)早前發布重磅報告《Charting the Future of Biotechnology》,首度以國安視角全面解析全球生物技術競爭態勢,並明確指出中國是對美國生物科技主導地位的最大戰略威脅。

儘管美國官方多次示警,中美之間的生技授權交易卻節節升溫。根據GlobalData 統計,2024 年全球跨國企業與中國Biotech公司達成的授權交易金額高達415億美元,年增66%,創下歷史新高。僅中美雙邊交易就占213億美元。熱門交易包含康方生物、百濟神州、恆瑞醫藥等中國創新藥企,涉及ADC、雙抗、心血管RNAi與代謝病等熱門治療領域。自2022年以來,中國生技醫藥公司已開發出639種首創藥物候選物,與2018年的137種候選物相比,2021年成長360%。近期速度明顯快於美國、歐洲和日本公司首創藥物資產100%至150%的成長率。與全球同業相比,中國生技醫藥資產的價格也便宜得多,預付款約少60%至70%。對於買家來說,最熱門的適應症是癌症、自體免疫、心血管和代謝疾病,其中腫瘤學領域高度重視PD-1/VEGF雙特異性藥物和抗體-藥物偶聯候選藥物。中國生技醫療市場最活躍的買家是百時美施貴寶、羅氏和默克公司,而百時美施貴寶、輝瑞和吉利德則是支出最多的三大公司。

2025年隨著對藥品定價和專利到期的擔憂不斷加劇,從中國引進資產可以為跨國公司提供一種以可承受的價格並在可控的時間範圍內緩解壓力的補救措施,這也是國際藥廠與中國生物技術公司簽署授權協議不斷增加的主因。根據7月14日發布的Jefferies股票研究報告,2025年迄今,32%的生技對外授權交易價值發生在中國,而2024年和2023年均為21%,而2022年這一比例僅為16%,2021年僅8%。這些數據背後,顯示中國正由「跟隨者」轉變為「創新者」。

 

六、結語

2025年上半年在川普總統拋出對等關稅的震撼彈後,全球經貿與資本市場歷經大幅震盪洗禮。但隨著世界各國陸續與美國展開貿易談判,美股亦擺脫利空影響重回多頭走勢,NASDAQ指數V型反轉並創新高,但NASDAQ生技醫療類股指數(NBI)仍交出下滑的成績單。一級資本市場也受到藥品價格調查與關稅帶來的不確性影響,投資人轉趨觀望,2025年第二季投資明顯縮手,使得2025年上半年健康醫療投資疲弱。

2025年上半年健康醫療領域中,生物製藥次領域市場追逐的核心項目為GLP-1類藥物、ADC(抗體偶聯藥物)、A驅動藥物研發。若以適應症來看,腫瘤、免疫學、罕見疾病和神經退化性疾病領域持續受資本市場青睞。數位醫療與診斷/工具次領域熱門的投資項目為智慧診斷(如醫學影像AI)、遠距醫療平臺(如慢性病居家管理+醫保支付整合模式)。醫療器材方面則以心血管介入器材最吸金。

展望下半年,藥品「232條款」調查即將出爐,川普總統揚言對進口藥品課徵的關稅最終可能高達250%,預計前景仍然籠罩在政策不確定性、投入成本上升和全球貿易動態變化的陰影中,投資人情緒將更加保守,不利新創募資。

儘管多重利空因素衝擊,但對於能夠應對複雜情況的公司來說,機會仍然存在。就政策而言,川普政府在《大而美法案》中納入了增強孤兒藥激勵措施,這可能會成為罕見疾病創新的催化劑。此外,人工智慧仍然是整個產業的變革力量。隨著生成式模型賦能藥品發現與開發,優化臨床試驗,對於擁有強大數據策略和善用AI的公司有望獲得競爭優勢。

針對新創企業而言,關稅造成成本增加、利潤縮水,將使企業的適應性、韌性和清晰的執行力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因為投資者將密切關注那些能夠兼顧臨床結果、成本控制和監管準備的公司。

 

參考資料

  1. Morning Star,【晨星】半年報,2025-07-08,https://reurl.cc/89jmMX
  2. 姚敬,「融資銳減19%,AI賽道瘋狂吸金,2025H1全球醫療健康投融資分析報告」,動脈網,2025-07-16,https://reurl.cc/A30XLp
  3. 項家麟,「美對等關稅衝擊生技醫療產業 勤業眾信公布三大挑戰」,經濟日報,2025-07-23,https://reurl.cc/dam9l6
  4. Marketscreener, “Musk's Neuralink raises $650 million in latest funding as clinical trials begin”, June 03, 2025, https://reurl.cc/RYAaA9
  5. FUNDZ, “Lumicell announced it raised $198 Million in an initial filing”, May 07, 2025, https://reurl.cc/9DMdOa
  6. The pharmaletter, “Pathos AI lands $365 million for AI-driven cancer drugs”, May 16, 2025, https://reurl.cc/rEN8Mx
  7. Abridge, “ABRIDGE SECURES $300M SERIES E LED BY A16Z TO PIONEER A NEW PARADIGM OF CARE INTELLIGENCE”, June 24, 2025, https://reurl.cc/OYxpjv
  8. 獵雲網,「康橋資本領投,瑞橋鼎科完成超10億元A輪融資」,2025-03-26,https://reurl.cc/yR7dRl
  9. 莊閔棻,「中國生技全面超車?美國報告警告:創新藥交易激增、臨床實驗已超越」,鉅亨網編譯,2025-06-11,https://firstlife.cnyes.com/info/news/6017480
  10. Abcuro, “Abcuro Announces $200 Million Series C Financing to Advance Its First-In-Class Medicine in Development for Inclusion Body Myositis”, Feb 12, 2025, https://reurl.cc/mxDn9Y
  11. Bio Space, “Verdiva Bio, a New Clinical-Stage Cardiometabolic Company, Launches with Over $410M in Series A Financing to Advance Next-Generation Therapies”, Jan 09, 2025, https://reurl.cc/LaNyNK
  12. Business Standard, “Innovaccer raises $275 mn to expand its healthcare AI capabilities”, Jan 09, 2025, https://reurl.cc/vQkYQk
  13. Businesswire, “Aviceda Therapeutics Raises Upsized $207.5 Million in Series C Financing Round to Advance Lead Program AVD-104 for Geographic Atrophy into Pivotal Trials”, Jan 07, 2025, https://reurl.cc/paLQLa
  14. Businesswire, “Colossal Secures $200M in Series C Funding From TWG Global on the Back of Numerous World’s First Scientific Breakthroughs on Path to De-Extinction”, Jan 15, 2025, https://reurl.cc/xN7DOV
  15. BVI Medical, “BVI Medical Secures Strategic Capital Raise to Fuel Global Growth and Innovation”, Mar 10, 2025, https://reurl.cc/dQ733M
  16. Carlyle, “Carlyle and Arcmont provide €470 million financing package to Bianalisi”, Feb 28, 2025, https://reurl.cc/XAL153
  17. Eikon Therapeutics, “Eikon Therapeutics Secures $350.7 Million Series D to Advance Clinical-Stage Programs and Future Pipeline”, Feb 26, 2025, https://reurl.cc/ae1OL7
  18. GlobeNewswire, “Tenvie Therapeutics Launches with $200 Million to Deliver Breakthrough Small Molecule Therapies”, Jan 08, 2025, https://reurl.cc/LaN9Ke
  19. Kardigan, “Kardigan Launches with Industry-Leading Team to Modernize Cardiovascular Drug Development with Late-Stage Portfolio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s”, Jan 10, 2025, https://reurl.cc/1Ke6Xm
  20. OrganOx, “OrganOx Completes $142 Million Equity Financing Led by HealthQuest Capital”, News, Feb 24, 2025, https://reurl.cc/9D4ebv
  21. PR Newswire, “AMBOSS closes €240M financing round and expands its position as the leading co-pilot for physicians worldwide”, Mar 25, 2025, https://reurl.cc/OYjqGX
  22. Reuters, “Truveta sells stakes to Regeneron, Illumina in deal to build genetic database”, Jan 13, 2025, https://reurl.cc/Gne8jG
  23. Tech Crunch, “Alphabet’s AI drug discovery platform Isomorphic Labs raises $600M from Thrive”, Mar 31, 2025, https://reurl.cc/rELqOO
  24. 知乎,「ForSight Robotics獲9億融資!全球首個白內障手術機器人」,https://reurl.cc/vL6761
  25. Commure, “Commure Raises $200 Million in Growth Financing from General Catalyst’s CVF to Accelerate AI-Powered RCM Platform”, June 19, 2025, https://reurl.cc/GNKjx3
  26. Business Standard India, “PB Health raises $218 mn in seed round led by US-based General”, Catalyst, May 8, 2025, https://reurl.cc/NxyQQe
  27. Gabrielle Masson, “China biotechs ‘reshaping’ US biopharma as outlicensing deals rise 11%: Jefferies report”, Jul 14, 2025, FIERCE Biotech, https://reurl.cc/lYgRoj
  28. Meagen Seatter, “Biotech and Pharma Market Update: Q2 2025 in Review”, Jul. 24, 2025, Investing News Network, https://investingnews.com/healthcare-forecast/

 

 

相關熱門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