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領域/2025.06焦點】從全球趨勢到臺灣脈動: 運動科技投資趨勢回顧與展望
在AI與沉浸式科技迅速發展的浪潮下,全球運動科技正走向全面革新。從美國到印度、從虛擬觀賽空間到健康監控平台,運動科技的應用早已超越傳統賽事範疇,延伸至娛樂、社交乃至大健康領域。本報告聚焦SportstechX 2025年最新趨勢數據,剖析全球運動科技投資熱點與產業發展脈絡,並深入觀察臺灣運動科技生態,涵蓋穿戴式裝置、AI教練、智慧場館與新興平台等面向,以期展現資本與創新如何重塑體育世界,也提供決策者與業者洞察未來市場佈局的重要視角。
全球運動科技產業持續蓬勃發展,2024年也展現出強勁的成長動能與潛力。根據SportstechX 所發布的「2024全球運動科技生態系報告」指出,全球運動科技的整體投資在過去五年以來持續增長,其中人工智慧(AI)與數據分析的應用已成為運動科技的重要驅動力。從球員表現追蹤、競賽策略的優化,到觀眾互動體驗的提升,AI技術正全面改變運動科技產業的運作模式。除此之外,穿戴式裝置、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等創新技術的融合,也為運動員的訓練、康復及觀賽體驗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與此同時,從運動科技活動的一些表現,例如B2B的投入程度增加、併購活動升溫、各區域的運動科技發展越來越多樣化,皆可看出產業已趨向成熟。本篇將根據SportstechX最新的研究報告,一探全球運動科技投資的最新動態,並介紹臺灣運動科技的發展現況。
2020至2025第一季全球運動科技投資概況
過去五年以來,全球運動科技的交易量高達580億美元 (含投資與併購),其中2021年為近年交易量的巔峰,新創企業累積投資金額高達131億美元,主要集中在北美地區(約達71億美元)。以2023年而言,戰局重塑,投資交易量則略為下滑,併購交易則大幅增加至108億美元。主要受到亞太地區的交易所帶動,約達49億美元,歐洲地區則以39億美元緊追在後。2024年整體交易為26億美元,其中併購交易約占66億美元,北美地區的投資量也依舊持續維持領先地位。值得留意的是,來到2025年第一季,運動科技無論是併購或者投資皆再上一層樓,累計總額達540億美元;另外約有20億美元來自於債權型投資(debt based investment),將該產業的整體發展帶上新一波的高峰。
如果以各地區的表現來看,美國作為全球運動科技的龍頭,2020年至2024年間的投資交易穩坐第一名寶座,亞太地區則以印度奪冠,總投資量高達31.28億美元,中國則以21.71億美元的投資量次之;歐洲地區第一名則是德國,雖然擁有的運動科技新創企業家數不及該區域的英國,但投資交易量達167億美元,表現優於同區域的英國與法國。如果以2024單一年來進行統計,北美地區仍然由美國拔得頭籌;歐洲地區投資交易量的第一名轉由芬蘭奪下,交易量達2.78億美元,英國和德國則分別以2.25億美元與2.03億美元緊追在後,亞太地區的印度仍然是該地區翹首。值得留意的是,哥斯大黎加與日本皆為新入榜的成員,其中日本更交出3,470萬美元的亮眼成績。
如從各城市的投資交易量來進行觀察,則會發現整體而言投資仍然集中於特定區域,例如美國的傑克遜維爾、紐約、洛杉磯皆已是赫赫有名的常勝軍;但2024年單一年的排行中,華盛頓特區的排行一舉躍升至第一名,投資金額高達3.73億美元,其中87%的投資金額都來自於專注於AI、XR以及其他沉浸式技術的新創企業Infinite Reality。該公司成立於2019年,雖然為AR/VR產業,但近期因為所提供服務符合運動科技中的觀賽體驗,且與Warner Bros.、NBA 等合作,打造虛擬觀賽空間,讓觀眾能「走進」比賽現場、與其他粉絲互動、甚至和球員進行數位互動,因而也被納入運動科技的應用範疇中。此外,芬蘭的奧盧也因為擁有Oura這家舉世聞名的新創,2024年底獲得2.75億美元的新一輪投資而入榜,同樣新加入排行榜的還有日本涉谷、澳洲雪梨等。這些資料皆反映出產業的成熟度,在主力一線城市維持投資表現的同時,持續有更多的新創加入產業戰局。
從運動科技的三大板塊來進行分析,則可以清楚看到各地區的偏好大相逕庭。例如在北美地區,專注於粉絲內容的相關投資是最大宗,在過去五年內的占比達52.1%,在2024單一年間的占比更是高達66.6%;但在歐洲地區則會發現,運動員解決方案才是最受矚目的類別,以2024年單一年來進行統計,投資占比高達64%,遙遙領先粉絲與內容的25%。以亞太地區而言,雖然過去五年的投資累計集中於粉絲內容,占比高達將近七成,但2024單一年間賽事與球隊組織管理卻是新興崛起的類別,投資金額占比達47.2%,占總投資將近一半。從以上這些區隔化的投資表現,也可看出運動科技已經不再過度集中於特定內容,而是逐漸與當地使用者的需求以及市場合適的商業模式進行同步整合,因而展現了不同的特色與風貌。
如從知名新創企業來進行觀察,可留意到各區域的代表性案例也有所變化。例如北美地區,最知名的運動科技新創莫過於線上運動用品授權商Fanatics,累計投資金額在全球遙遙領先;緊追在後的是2024年曾完成3.5億美元投資的Infinity Reality,2025年初甚至完成了30億美元的募資,為接下來眾 所矚目的焦點。2024年歐洲地區投資前兩名的新創均為健康與健身相關新創,分別為健康監測的智慧穿戴戒指Oura以及健身技術公司eGYM。亞太地區名列前茅的三家新創分別為Gymdesk、Ultrahuman以及Live4Well。Gymdesk為健身房提供現代化的管理平台,可針對會員進行帳務、課程、出席率等各面向的追蹤管理;印度新創Ultrahuman則為穿戴式裝置,精準追蹤睡眠、運動等數據,且推出了血糖監測貼片分析身體代謝狀況,Live4Well則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目的是提供一個透明的健康生態系平台。從這三家新創可看出,走向大健康的監控領域亞太地區近期的運動科技趨勢,對於產品規模化的需求亦正逐漸提升。此外,從電競領域的投資下滑、健康管理的投資攀升,也可觀察到個人化健康方案、健康管理為時下的關注焦點,和以往以內容為重的產品服務相比,有明顯的差異。
運動科技投資趨勢發展
新型聯盟打破傳統框架,打造速食世代的娛樂運動
美國最重視的粉絲內容體驗也開始出現嶄新的型態。全新的運動聯盟開始透過比傳統賽事更短、更快的比賽形式以迎合注意力較短、偏好速食內容的年輕族群。近年在運動科技的新聯盟中,常見的形式創新包括T20板球 (從原本一場超過八小時的比賽,壓縮到三小時內結束)、The Hundred (全新板球賽事形式,同樣主打縮短板球時間,用快速、娛樂性強的節奏的特性吸引觀眾)、三對三籃球賽(半場、10分鐘內結束,節奏更刺激有看點,且容易進行轉播)、美式橄欖球聯盟Ultimate Football Leage (UFL)與Fan Controlled Football (FCF)則是賽制精簡,甚至觀眾可以共同參與的娛樂型互動賽事。此外,名人、意見領袖或者投資人的參與也為賽是添加了賣點。而這些創新的形式型態都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顯示資本市場對於這類重新定義「觀賽體驗」、「對抗觀眾流失」的策略模式深具信心,且從中所看到了更多可期的商機。
科技X運動X社交:沉浸式娛樂場域吸引資本加速布局
結合運動、科技與社交場域開始受到矚目。競賽中的社交蔚為風潮,過去五年內累積投資達12億美元,2024年此一領域的相關投資達7筆、4.42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資金主要集中在美國與英國,其中美國占全球交易量的 81%,其中高爾夫為主題的娛樂社交獨占鰲頭,占總募資的一半以上。結合運動科技與餐飲社交的品牌包括Topgolf,該活動將慢節奏的運動改造成年輕族群也喜愛的娛樂活動,除了高爾夫還融合餐飲、酒吧、各種遊戲,成為體驗式的娛樂場域。其他類似的品牌還包括Puttshack、Five Iron Golf均為類似場域。除了高爾夫球,不同形式的賽車、棒球、撞球也開始成為焦點,反映人們對於沉浸式娛樂與社交的濃厚興趣。
亞太新興市場正在崛起
以亞太地區而言,印度和中國合計占該地區總投資額將近95%,為該領域的主要市場要角。SportstechX進一步分析,背後主要原因是政府與企業積極投入職業運動聯盟營運、基層組織發展、運動教育等數位化工具,並建立專業化的管理方式以因應正在快速擴張的運動科技市場,因而帶動管理與組織的相關解決方案有所成長。此外,隨著穿戴式裝置在中國與日本的運動圈越來越風行,加上奧運的舉辦也推動創新服務進展的應用,相關投資也隨之蒸蒸日上。換言之,專業運動員或者具備運動習慣的消費者,比以往更願意將各種手機應用程式,或者數據分析技術導入其健康管理以及運動表現中,這些都讓運動科技的應用範疇與投資持續升溫。
值得留意的是,亞太地區年輕人口較多,因此消費力與科技接受度相對較高,越來越多國家願意投入更多資源打造數位環境與基礎建設,以推動運動科技產業。以沙烏地阿拉伯為例,雖然目前尚未成為市場主要領導者,但有鑑於該國所提出的「願景2030」(Vision 2030)計畫,預計將投入374億美元於運動科技產業,加上2024年阿拉伯所挹注的投資金額約占整體7.5%,預期未來幾年將持續增長,目前投資主要集中於粉絲為主的平台(fan-focused platform)以及B2B工具。綜而言之,亞太地區的運動科技在基礎建設、科技導入、政策等面向皆已逐漸成熟,2024年管理執行相關解決方案的投資達47%、粉絲內容科技投資也達68%,顯現出運動專業化已然是主流。
臺灣運動科技新創投資與發展概況
臺灣運動科技新創的類型與板塊與全球運動科技發展較為不同,根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定義的範疇,將臺灣運動科技的架構分為運動產業與服務、資通訊與電信服務、新興服務與平台、運動支援服務等四大子類別。本研究進一步進行盤整後,將四大架構的子類別綜整如下圖:
由圖中分類可看出,臺灣的運動科技產業多數以實體運動場館、用品、運動休閒服務、軟硬體整合,包括資通訊裝置、數據分析、媒合服務、手機應用程式等,可看出台灣運動科技的主要範疇以「運動」本身的相關加值與應用為大宗。如針對運動科技的相關新創企業來進行盤點,根據FINDIT平台中新創資料庫的產業分類,以及本研究盤點,運動科技相關新創共193家(主力產品服務與運動科技或者其應用場景相關
者),其中以「運動產業與服務」的新創家數最多,「新興平台與服務」次之。
新創獲投數據由台灣經濟研究院FINDIT研究團隊進行收集並定期對外發布,資料來源包含:媒體報導、獲投企業自行揭露、國發基金暨/年報(截至2024年)、投資者資訊揭露、上市櫃公司轉投資資料(截至2024年)、Crunchbase資料庫、以及商業司公司登記。於資料收集並彙整後,開始進行資料清理、交易資料整併、機構名稱標準化、輪次判斷以及領域歸類、以及投資金額美元計價換算的工作。
FINDIT研究團隊所收錄的臺灣獲投資料來源包括:(1)國際早期投資資料庫Crunchbase;(2)科技媒體或新聞媒體(數位時代、Inside硬塞的、工商時報、經濟日報等);(3)獲投企業提供(新聞稿、網站或臉書資訊、主動提供給FINDIT);(4)國發基金季/年報、相關承辦的政府單位;(5)投資人(包括投資機構/投資公司新聞稿、網站、上市櫃公司財報轉投資資訊、投資人主動提供給FINDIT等);(6)經濟部商業司公司登記相關資訊。
以下研究分析,即是採用以上述資料為基礎來進行統計,所收錄資料可能並不完整,但希望能透過本文的彙整,讓各界對臺灣運動科技產業投資發展輪廓與概況有更深入的了解。
如從2015年至2024年期間獲得投資的運動科技新創來進行分析,累計獲投件數共66筆,累計投資金額約9,590萬美元,以投資金額來統計,高峰期集中於疫情爆發前的2018年,該年由於觀示苑股份有限公司獲得千萬美元投資,因而拉抬整體投資金額。該公司先後成立瑜珈品牌Space Yoga、以及精品運動空間Space Cycle,將音樂風格融入重訓與瑜珈,提供派對風格的多元化課程。不過COVID-19期間,實體場館一度人人聞之色變,運動科技的走向也發生變化,累計投資金額一度下探。後疫情時代下,整體投資逐漸走向回穩,除累積獲投件數逐年增加之外,2024年投資金額也回升至約1,270萬美元。
如從疫情爆發前的運動科技走勢進行比較,則會發現2015年至2018年間,獲得投資的新創較多是屬於「運動產業與服務」類別,例如經營實體場館、健身課程或者電競遊戲相關,相關企業包括以電子競技為營運方向的電競經紀行銷公司競酷數位、經營女性健身房的韻智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瑜珈健身中心的觀示苑股份有限公司等。但在疫情後,2021年至2024年投資樣態明顯轉變,獲得投資的新創壓倒性的屬於「新興平台與服務」或者「運動支援服務」居多,除了反映出趨勢的變化,也可看出數據、平台、大健康相關題材更能贏得相關投資者的青睞。知名案例包括運動平台創鐸科技、針對運動表現進行數據分析的傳接球實驗數據、打造一個運動競賽生態圈的享狩數據科技、建立單車運旅服務平台的運智國際科技、智能健身品牌旺德賽斯科技等。如以近兩年的獲投交易來看,投資金額較高的案例分別為已於2024年登錄興櫃的鍇睿國際,該公司專注於運動娛樂產業,為國際遊戲賽事廠商,以及從事球鞋轉售交易服務的台灣娜克阜股份有限公司。
此外,如從獲投新創的輪廓觀察,則會留意到獲投件數最多的是分屬「新興服務與平台」的類型領域,主要是在運動賽事媒體、運動AI的領域應用上有多筆投資交易,包括經營高爾夫球場智慧資訊管理系統的綠夾克運動事業、透過App軟體進行人工智慧運動教練指導的博晶醫電、以及提供賽事視覺影像分析、場域AI導播與自動剪輯等整合物聯網與雲端技術的光禾感知、聚焦在賽事即時轉播的球學控股等。
如果從獲投金額來分析,投資金額前五大的投資交易仍然集中於「運動產業服務」,較為熱門的是運動場館設施以及電競遊戲相關服務,金額最高的是經營瑜珈健身中心的觀示苑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金額高達千萬美元以上,另外一家三百萬美元的投資則是韻智股份有限公司,經營連鎖加盟女性運動健身房,電競遊戲類投資金額在百萬美元以上的則包括奈特視訊科技(硬式飛鏢機)、就肆電競與極限電競,隸屬於「新興平台服務」的僅博晶醫電一家。
小結
全球運動科技的發展走向從前幾年的粉絲內容、夢幻體育的追捧,智慧健身、硬體器材的熱潮,走到了嶄新的局面,在回歸運動賽事熱度的同時,仍能看到當今娛樂文化與社交的影響,例如娛樂性強的互動賽事更能吸引觀眾參與,甚至連運動場域都結合了社交文化以及沉浸式體驗,凸顯了運動科技已然逐漸融入休閒與文化。值得留意的是,在運動科技發展多年下,儘管美國仍然是主導全球運動科技投資的領頭羊,其他各國如印度、中國等亞太新興市場也各自發展出偏好與特色,足見運動科技的未來走勢將以百花齊放之姿大放異彩。以臺灣而言,運動科技的熱錢也從傳統的健身房經營邁向了更科技化的應用,包括數據面的分析、內容或社交資訊平台、以及將運動與健康直接鏈結的相關消費產品等,整體亦符合體育署實證計畫中所提及的,希望能藉由運動科技相關解決方案達成「增加運動表現」、「提升體驗感受」的大目標。在運動科技已然成為顯學的年代,產品服務的應用場景與涵蓋面向亦越來越廣泛,可預期的是,軟硬體整合勢必將為臺灣運動產業持續開創嶄新局面。
楊孟芯(台灣經濟研究院研六所/助理研究員)
參考資料
Global Sportstech Ecosystem Report 2024- STX. SportstechX Branding. (2025, May). https://sportstechx.com/reports/gster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