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專區

【2021.04健康醫療動態】2021年第一季全球健康醫療早期投資突破300億美元大關

林秀英 |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六所/副研究員
點閱次數:609

本月健康醫療領域動態消息,將收集國內外報章與科技媒體等報導為參考來源,整理最近一個月與一季全球健康醫療早期投資統計、8家醫療AI新創名列CB Insights 2021年AI、國內與國外近期重要的健康醫療動態消息,提供各界掌握健康醫療最新發展概況。

一、2021年3月與第一季全球健康醫療早期投資統計

根據動脈橙產業智庫不完全的統計,2021年3月全球健康醫療領域共計278件投資(Pre-IPO前),較2月211件成長31.75%,為第一季最多的一個月。已揭露的投資金額為137.44億美元,較2月77.37億美元成長77.71%,主要因為多筆鉅額交易出現,使得2021年3月健康醫療投資金額突破百億美元。累計2021年第一季全球健康醫療獲投件數為716件,合計300.78億美元。

2021年3月健康醫療5個次領域的獲投件數方面,生物醫藥以131件領先,件數較2月成長66%;其次是數位醫療的80件,較上月成長25%;醫療器材與耗材則由2月的56件下降至3月的46件,其餘醫療商業與醫療服務分別由2月的各6件上升至12件與9件。至於投資金額仍以生物醫藥獲投165億美元最多,幾乎是2月金額的翻倍,使得占比由2月的51%上升至3月的59%;在數位醫療獲投飆升至40億美元,已接近前1-2月投資金額總和的42億美元。3月醫療器材與耗材獲投件數雖下降,但獲投金額為11億美元,相當接近2月的11.5億美元。至於醫藥商業因件數倍增,獲投金額也由2月的0.62億美元上升至4.4億美元;而醫療服務3月獲投金額則由2.66億美元下跌至0.96億美元的趨勢。

2021年第一季中生物醫藥投資金額為165億美元,占比達55%,高於其件數占比;數位醫療投資額為82億美元,占比為29%。醫療器材與耗材投資金額為38億美元,約占8%;醫療服務與醫療商業獲投金額為8.01、7.61億美元。

根據FINDIT研究團隊整理第一季全球鉅額交易事件,發現2021年第一季健康醫療獲投金額前20大名單中,都為生物醫藥與數位醫療的企業,其中數位醫療有11家入榜,而生物醫藥則有9家入榜,顛覆過去生物醫藥稱霸前二十大榜單的趨勢,顯示數位醫療在Covid-19疫情的助攻下,吸引投資人開出鉅額支票。

表1  2021年3月全球健康醫療次領域早期投資統計

次領域

投資件數

件數占比

投資金額

(億美元)

金額占比

生物醫藥

131

47.12%

81.05

58.97%

數位醫療

80

28.78%

39.95

29.07%

醫療器材與耗材

46

16.55%

11.06

8.05%

醫藥商業

12

4.32%

4.42

3.22%

醫療服務

9

3.24%

0.96

0.70%

合計

278

100.00%

137.44

100.00%

資料來源:整理自動脈橙與蛋殼研究所(2021.4)

表1-2  2021年第一季月全球健康醫療次領域早期投資統計

次領域

投資件數

件數占比

投資金額

(億美元)

金額占比

生物醫藥

297

41.48%

164.82

54.80%

數位醫療

206

28.77%

82.22

27.34%

醫療器材與耗材

164

22.91%

38.11

12.67%

醫藥商業

26

3.63%

8.01

2.66%

醫療服務

23

3.21%

7.61

2.53%

合計

716

100.00%

300.78

100.00%

資料來源:整理自動脈橙與蛋殼研究所(2021.4)

表1-3  2021年第一季健康醫療投資金額前二十大交易案件

名次

公司名稱

細分領域

總部

日期

輪次

金額

(億美元)

簡述

1

LEO Pharma

生物醫藥

丹麥

2021/3/23

PE輪

5.33

皮膚病治療藥物開發

2

ElevateBio

生物醫藥

美國

2021/3/15

C輪

5.25

細胞及基因治療技術研發商

3

EQRx

生物醫藥

美國

2021/1/11

B輪

5.00

美國低成本的癌症、免疫炎症性疾病與非罕見遺傳病的小分子同質藥物開發

4

Ro

數位醫療

美國

2021/3/23

D輪

5.00

美國遠端醫療和線上送藥公司

5

US Acute Care Solutions

數位醫療

美國

2021/2/9

PE輪

4.70

線上醫療支付解決方案提供商

6

Miaoshou Doctor

數位醫療

中國

2021/2/9

E輪

4.66

醫患關係及用藥管理平台

7

Insitro

生物醫藥

美國

2021/3/15

C輪

4.00

利用人工智慧開發新藥物生物技術公司

8

Keep

數位醫療

中國

2021/1/10

F輪

3.60

線上運動健身平台

9

Hinge Health

數位醫療

美國

2021/1/7

D輪

3.00

解決腰背關節慢性疼痛困擾的數位醫療公司

10

Centessa Pharmaceuticals

生物醫藥

美國

2021/2/16

A輪

2.50

由10家生技醫療新創合併新成立的生醫公司

11

Tonal

數位醫療

美國

2021/3/31

E輪

2.50

智慧健身系統供應商

12

Tessera Therapeutics

生物醫藥

美國

2021/1/12

B輪

2.30

利用Gene Writing技術解決基因治療和基因編輯的侷限性

13

Clover Biopharmaceuticals

生物醫藥

中國

2021/2/22

C輪

2.30

創新型生物療法和疫苗臨床階段開發

14

Affinivax

生物醫藥

美國

2021/1/8

C輪

2.26

新型疫苗和免疫療法候選藥物的開發

15

Forward

數位醫療

美國

2021/3/11

D輪

2.25

會員制醫療服務提供商

16

Komodo Health

數位醫療

美國

2021/3/22

E輪

2.20

健康醫療大數據分析平台

17

Indegene

數位醫療

美國

2021/2/3

PE輪

2.00

醫療大數據與自動化軟體提供商

18

DispatchHealth

數位醫療

美國

2021/3/3

D輪

2.00

美國到府急診醫療服務提供商

19

New Amsterdam Pharma

生物醫藥

荷蘭

2021/1/14

A輪

1.94

心血管代謝性疾病創新療法開發

20

Cityblock Health

數位醫療

美國

2021/3/29

C輪

1.92

社區中低收入戶提供醫療服務

資料來源:台經院,整理自Crunchbase。

二、8家醫療AI新創名列CB Insights 2021年AI

4月初CB Insights公布了2021年AI 100大名單,這是從2016年底CB Insights公佈首屆的年度AI 100(2017)後的第五屆榜單。評選的指標包括:專利數量、投資者、新聞、Mosaic分數、市場潜力、合作夥伴、競爭格局、團隊實力、技術新穎性等9項綜合指標,從6,000多家新創企業(成立不超過10年的非上市公司)中挑選而出,入選率僅爲1.6%左右。

健康醫療領域有8家新創名列CB Insights的「2021年AI 100」,是AI垂直應用領域中入榜家數最多的領域,同時,這八家新創全部來自美國,包括AI輔助心臟超音波系統解讀軟體Caption Health、AI輔助藥物發現與研發的Insitro與Recursion、人工智慧醫療流程自動化Olive、應用AI支援牙科護理與保險、醫療大資料協作平台加速醫療研究與醫院串連Owkin、AI驅動的外科手術智慧平台Theator,以及加速數位分身的臨床試驗軟體工具開發的Unlearn。

表1-4  CB Insights 2021AI 100入榜的8家健康醫療新創名單

公司名稱

簡述

國別

成立年份

總募資金額

(USD$M)

主要投資人

Caption Health

AI輔助心臟超音波系統解讀軟體

美國

2013

75.33

Khosla Ventures, Data Collective, 11.2 Capital, 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Atlantic Bridge Capital

insitro

AI輔助藥物發現與研發

美國

2018

643

T. Rowe Price, Andreessen Horowitz, BlackRock, SoftBank Group, Google Ventures

Olive

人工智慧醫療流程自動化

美國

2012

458.8

General Catalyst, Tiger Global Management, Sequoia Capital, Dragoneer Investment Group, Google Ventures

Overjet

應用AI支援牙科護理與保險

美國

2018

7.85

Crosslink Capital, Liquid 2 Ventures, SpringRock Ventures, E14 Fund, Neoteny

Owkin

醫療大資料協作平台

美國

2016

74.1

Google Ventures, Bpifrance, F-Prime Capital, Eight Roads Ventures, Cathay Innovation

Recursion

AI輔助藥物發現與研發

美國

2013

509.79

Baillie Gifford & Co., Data Collective, Felicis Ventures, Lux Capital, Mubadala Investment Co

Theator

AI驅動的外科手術智慧平台

美國

2018

20.5

Insight Partners, NFX, Blumberg Capital, StageOne Ventures, iAngels

Unlearn

加速數位分身的臨床試驗軟體工具

美國

2017

15

8VC, Data Collective, Mubadala Investment Co, Alumni Ventures Group, Epic Ventures

資料來源:台經院整理自CB Insights.

三、全球健康醫療重要消息

(一)國內

1.國產疫苗 拚年底三期試驗

高端、聯亞開發的新冠疫苗屬於傳統的棘蛋白疫苗,安全性較腺病毒、信使核醣核酸(mRNA)來的高,但目前全世界僅有美國的諾瓦瓦克斯(Novavax)開發完成,陳時中說,若只看棘蛋白平台,我國疫苗的開發速度還算快,因此要協助國產疫苗成為全球棘蛋白疫苗競賽中的第二名。為開發新冠疫苗,國內兩家疫苗廠高端、聯亞目前都已進入二期臨床試驗,力拚6月中向食藥署申請緊急使用授權,最快7月就能供國人施打,不過衛福部長陳時中對國產疫苗的期望並不止於國內使用,他透露將盡全力協助業者進行三期臨床試驗,盼能在今年底看到三期臨床的期中報告,讓國產疫苗打進世界盃。(中國時報:2021/04/07,https://pse.is/3emnrd

2.郭台銘入主台康生技 將投資50億元成最大股東

台康生在4月6日表示,郭台銘規畫投資台康生5,500萬股、以私募的方式挹注,私募的價格與本次現金增資的價格同價,以符合市場機制;私募案將於近期的董事會提出,並將在六月的股東常會上表決。台康生技上個月乳癌生物相似藥臨床三期主要療效數據成功達標,符合美國及歐盟生物相等性標準,生產廠去年也優先取得日本厚生勞動省PMDA查廠通過,後續美國FDA與歐盟EMA也將進行查廠,且委託開發製造生產CDMO業務也正逐年快速成長。台康生技將啟動全球策略布局,並積極展開國際間各種形式的合作、聯盟及併購的機會,加速並擴大在生物相似藥產品線開發及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CDMO雙軌事業版圖,打造台康生技成為全球生物藥的重要開發與製造中心。(經濟日報:2021-04-06,https://pse.is/38jnmn

3.對準全球趨勢 新籌設嘉義科園區擬引進醫療及生醫產業

行政院長蘇貞昌拍板定案嘉義縣科學園區設置,科技部啟動園區用地及產業類別等評估作業,最快10月科園區選址可以定案。吳政忠部長表示,嘉義科學園區設立,希望能夠結合在地的特色,期待能導入相關的精準醫療與精準健康產業、農業生醫產業與人工智慧等產業體系。(聯合報:2021-04-07,https://udn.com/news/story/7240/5370609

4.新藥條例翻修 打造生技台積電

行政院日前審查完成新版《生技新藥條例》修正案,全力發展生技代工產業,將生技代工業(CDMO)納入租稅優惠適用範圍,並新增設備投資抵減,凡投資1,000萬元以上、10億元以下全新機械、設備或系統,可選擇當年度抵減營所稅額5%,或分三年抵減率3%,但上限不逾當年度營所稅額30%為限,預訂明年元旦上路。新版「生技新藥發展條例」預計明年上路,並同樣於十年後落日;除納入藥品代工業、增加機器設備及系統投資抵減外,新版保留原先三大租稅優惠,但略調整額度。(工商時報:2021/03/29,https://pse.is/3e799m

5.衛福部:遠距醫療下一步要擴大適用場域、攻區域聯防計畫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於3月27日在遠距醫療國際論壇上表示,衛福部遠距醫療下一步除了要鬆綁法規來擴大適用場域、減少限制條件外,還要推動更多區域聯防計畫,也就是以醫院、基層醫療機構、長照與照護機構為節點,發展出涵蓋急性、亞急性、社區和長照照護的連續性服務,以遠距會診、諮詢、轉診、照護和遠距藥局等手段來實現,織起一張綿密的醫療照護網。2020年出現另一波鬆綁。為因應COVID-19疫情,衛福部在2月兩次函釋,放寬讓居家檢疫和隔離民眾成為通訊診療對象。當時,全臺269家醫院、近34萬家診所和189家衛生所,都加入遠距醫療行列。而今年,健保署更推動遠距醫療健保給付計畫,開放遠距專科門診會診(限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和急診遠距會診(不限科別)申請健保給付,堪稱是遠距醫療健保元年。(iThome:2021-03-28,https://www.ithome.com.tw/news/143510

6.創新板申請上市 仁新醫藥搶頭香

證交所今年3月31日才公布,自「台灣創新板」法規公告實施日起受理國內、外創新事業申請上市,鎖定擁有關鍵核心技術,以及創新能力或創新經營模式的公司為掛牌對象,考量創新事業設立初期資本額不高,甚或仍處於尚無營收的階段,故創新板上市標準訂定以「市值」為核心,並輔以營收或營運資金的要求。4月才過不到半個月,12日就有仁新醫藥向證交所送件申請股票上市,為創新板首家申請公司,其屬新藥研發公司,是以第二類標準─市值不低於30億元,需證明有足供上市掛牌後12個月營運資金達125%、及核心產品需通過第一階段臨床試驗等規模提出申請。仁新12日在興櫃收盤成交均價為253.42元,收盤參考價為270.5元大漲17.45%,股價已為申請創新板展開提前發動慶祝行情。(工商時報:2021/04/13,https://pse.is/3e839s)

 

(二)國外

1.3.740億美元併購Celgene終有成!FDA批准BMS首項多發性骨髓瘤CAR-T療法

美國時間3月27日,FDA宣布批准必治妥施貴寶(Bristol Myers Squibb, BMS)的CAR-T療法Abecma (idecabtagene vicleucel),用於對至少4種不同類型前線療法不起反應、或是疾病復發的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治療,成為FDA批准首項多發性骨髓瘤的CAR-T療法,也為BMS在2019年以740億美元併購Celgene的合作開發帶來一大進展。Abecma是一種B細胞成熟抗原(BCMA)導向的自體CAR-T療法,其使用患者自體提供的T細胞,透過基因改造、導入能夠靶向攻擊骨髓瘤細胞的基因,再輸注回患者體內展開治療。Abecma是BMS在2019年,以740億美元鉅額收購Celgene的重點開發項目,但在今年1月,因為Abecma未能在預期的2020年底獲批,使得BMS不需支付Celgene 64億美元。(環球生技雜誌:2021/03/29,https://pse.is/3cjyt6

2.英Achilles登板納斯達克IPO、募1.75億美元開發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瘤法

美國時間3月31日,英國臨床階段細胞療法公司Achilles Therapeutics宣布IPO、登板納斯達克(Nasdaq),以每股18美元、發行975萬股,目標是募資1.75億美元,並用以推進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s)的癌症免疫療法開發。公司表示,目前此療法已經在臨床測試中,於黑色素瘤、子宮頸癌、非小細胞肺腺癌(NSCLC)等展現顯著緩解效果。(環球生技雜誌《國際生技醫藥新聞集錦》,2021/04/01:https://pse.is/3b9uh6

3.鼻噴劑型公司Impel登板納斯達克IPO募集7,500萬美元

4月2日,專注於開發中樞神經系統經鼻給藥技術的生技公司Impel NeuroPharma,宣布在美國納斯達克(NASDAQ)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IMPL,首次公開發行(IPO)募集了7,500萬美元,展現經鼻傳輸劑型商業化潛力。(環球生技雜誌《國際生技醫藥新聞集錦》,2021/04/08:https://pse.is/3bu6mw

4.MSD斥2.15億美元收購醫材新創Alydia Health 為衍生公司Organon助力

美國時間3月30日,美商默沙東(MSD)表示,同意以2.15億美元價格,收購醫材新創公司Alydia Health,這家新創公司專注於預防婦女分娩出血的醫療設備開發,默沙東表示,預計收購Alydia Health後,會將旗下產品納入默沙東專注女性健康保健的衍生公司Organon中。(環球生技雜誌《國際生技醫藥新聞集錦》2021/03/31:https://pse.is/3ab3r4

5.數位醫療成投資首選! KKR12億美元收購心理健康軟體商Therapy Brands

據彭博社報導,美國時間4月8日,全球第三大私募股權基金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將以12億美元價格,收購心理健康軟體開發公司Therapy Brands多數股權。據了解KKR正從包括Lightyear Capital,Oak HC / FT和Greater Sum Ventures在內的投資者手中收購該公司。(環球生技雜誌《國際生技醫藥新聞集錦》,2021/04/09:https://pse.is/3cyush

6.安進7.2億美元收購組織再生藥新創Rodeo,搶攻抗發炎藥物市場!

美國時間3月31日,安進(Amgen)宣布將以7.21億美元價格,收購以開發組織再生小分子藥為名的生技公司Rodeo Therapeutics。Amgen收購舉動頻繁,3月初也曾用近19億美元買下癌症藥廠 Five Prime,並取得標靶FGFR2b陽性胃癌的單株抗體bemarituzumab,計畫使用亞太地區胃癌發生率高的特色拓展bemarituzumab的市場潛力。同月份Amgen第2起併購行動,瞄準以標靶和細胞修復與再生高度相關的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藥物為主的Rodeo,其中15-羥基前列腺素脫氫酵素(15-prostaglandin dehydrogenase, 15-PGDH)抑制劑是Amgen收購的主要目標之一,15-PGDH估計可在臨床上用於多種適應症。收購案中,Amgen將先支付5,500萬美元預付款,之後隨著研發進度將給予最高6.66億美元的里程碑權利金,且Rodeo董事會與股東皆已同意收購案。(環球生技雜誌《國際生技醫藥新聞集錦》,2021/04/01:https://pse.is/3b9uh6、基因線上:TYLER CHEN ON 2021年3月31日,https://pse.is/3eh49a

7.美國FTC反對 Illumina收購GRAIL生變!

2020年9 月中,Illumina 宣布以80億美元收購癌症液態生物檢體(liquid biopsy)公司 GRAIL,包含35億美元現金和45億股票,成為Illumina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收購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FTC)經過審查後,在2021年3月30日將在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以「垂直合併」提出反托拉斯訴訟,要求暫時限制令和臨時禁制令,阻止Illumina收購GRAIL。FTC代理主席Rebecca Kelly Slaughter表示,此併購案將削弱美國多癌早期篩檢(multi-cancer early detection, MCED)市場的創新能力,降低MCED檢測的品質,並使其價格更高。行政訴訟定於2021年8月24日開始。Illumina隨後表示,它不同意且反對FTC的認定,並且將持續進行交易。此次也不是Illumina第一次大規模收購受到FTC關注,2018年Illumina宣布以12億美元收購Pacific Biosciences,FTC也在2019年對該收購提出質疑,最終投票決定阻止該交易,2020年初,兩家公司最後也決定終止合併協議。(GENEONLINE:2021.3.31,https://pse.is/3eqpge、環球生技雜誌:2021/03/31,https://pse.is/3d47xf)

參考來源

動脈橙、CB Insights、Crunchbase、聯合報、經濟日報、工商時報、中國時報、環球生技雜誌、GENEONLINE

 

相關熱門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