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落地專區

馬來西亞

產業概況

1. 地理及文化背景簡介

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適合種植農產品、橡膠、棕櫚樹、可可等,蘊含豐富的天然資源。馬來西亞處於太平洋地震帶之外,地盤穩定,無地震、火山爆發、颱風等特自然災害的侵襲。馬六甲海峽位於印尼蘇門答臘與西馬中間,為世界最重要的海運管道,造就了馬來西亞在東南亞的樞紐位置。

馬來西亞由多元民族組成,立國以來即努力建立單一國家意識,實施「一種語言、一種文化」政策,以馬來文及馬來文化為主體,主張非馬來族之文化應傾向同化於馬來文化,因此在語言、文化、教育及新經濟政策上對馬來族均予特別保障。然由於各種族的信仰不同,馬來人篤信伊斯蘭教,並列為國教,但華人大多信奉佛教,印度人則信奉印度教,各種族間通婚不易,故獨立(1957年)迄今雖已逾 60年,3 族仍未能融合形成單一之馬來文化。各種族至今仍保留不同之過年習俗,華人習慣慶祝農曆春節,馬來人則慶祝 Hari Raya(伊斯蘭教開齋節)、印度人歡度 Deepavali(屠妖節),馬國皆列為國定假日。

馬來西亞雖有上述許多優越條件,但其人口約 3,340 萬人,加上馬來人生性樂觀,勤奮程度不足,不喜藍領工作,爰產生勞力短缺問題,馬來西亞為解決此問題,制訂政策允許引進外勞。印尼與馬來西亞地理位置相近,語言相通,故印尼勞工占馬來西亞外勞之多數,惟亦有許多非法外勞入境。由於管理外勞不易,近年逐漸造成馬來西亞治安不佳及疫情無法控制,為馬來西亞社會之隱憂。

 

2. 創業環境

馬來西亞的新創生態系迅速發展,已成為東南亞最具活力與潛力的創新與創業環境之一。該國結合了多項戰略優勢、政府支持,以及多元文化的社會氛圍,吸引本地與國際創業者紛紛進駐。根據 Startup Genome 的數據,2024年馬來西亞的創業生態系統價值約為 460 億美元。

馬來西亞政府2021年推出國家級新創生態系統發展計畫MYStartup,此為整合全國新創資源的「單一窗口(Single Window)」平台。該計畫於2021年由馬來西亞科學、工藝暨創新部(MOSTI)發起,並由搖籃基金(Cradle Fund Sdn Bhd)執行,目標是成為東協創業中心,推動馬來西亞成為全球前20大新創生態系之一。

MYStartup致力於打造無縫接軌的商業環境,串聯創辦人、投資者、科技人才、政府機構與生態系夥伴,促進包容性與永續性的成長。此倡議以《馬來西亞創業生態系統藍圖》(SUPER)為推動主軸,同時呼應 MOSTI 設定的目標:在 2025 年前培育 5,000 間新創公司,並在 2030 年前培育 10,000 名程式開發人才。

馬來西亞全國共有超過 20,880 家新創公司。其中,有 2,110 家獲得資金支持,累計籌集了 189 億美元的創投與私募資金。馬來西亞目前擁有 2 家獨角獸企業。共有 1,384 位投資人參與了 1,267 輪融資,其中 101 家新創公司獲得早期資金,38 家成功取得後期融資。在過去五年內,新創公司新增 2,571 家,總募資金額超過 1.48 億美元。馬來西亞的新創生態也見證了 456 起併購案與 1,037 次首次公開募股(IPO),同時有 4,031 家新創結束營運。此外,已有 517 家新創公司由女性創辦。

 

3. 外商投資概況

馬來西亞自 1986 年開放吸引外資以來,我國商家赴馬國投資案件明顯增加,並於 90 年代前期達到顛峰,1990 年及 1994 年我成為馬國最大外資來源國。嗣由於中國大陸、越南與印尼等競相爭取外資,同時馬國又面臨勞工短缺、工資上漲等問題,因此 90 年代後期我商在馬國投資逐漸衰退。

根據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MIDA)頃公布統計數據顯示,馬國 2023 年共核准 5,101 項製造業、服務業及第一級產業(Primary Sector)投資計畫案,總投資金額為 3,295 億馬幣(約 717.86 億美元),創下歷年來新高紀錄。前五大外資來源國為新加坡(95.21 億美元)、荷蘭(77.34 億美元)、美國(46.84 億美元)、開曼群島(38.13 億美元)及中國大陸(31.59 億美元),貢獻外資總投資額 40.27%。

馬國 2023 年持續展現在數位基礎建設投資之吸引力。其中,萬國資料(GDS)是亞洲知名資料中心開發商與營運商,刻正在柔佛州興建一個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園區,目標是將其轉變為人工智慧創新中心。服務業其他值得注意的批准專案包括 Envico Enterprises Sdn.Bhd.公司的目標是成為零售擴張的中心樞紐,而 Worldwide Holdings Bhd.則致力於透過廢棄物轉化能源技術對雪蘭莪州的 Jeram 進行永續固體廢棄物管理。該計畫突顯馬國對永續發展的奉獻及其作為創新與投資中心的地位。

 

資料來源:
(1)貿協全球資訊網

(2)MyStartup

(3)馬來西亞數位部
 

新創投資趨勢

  • 電子製造與半導體:馬來西亞是全球重要的電子製造基地,尤其在半導體封裝與測試領域具有領先地位,檳城是該產業的核心聚集區,吸引超過50家半導體和晶片企業。代表公司如Inari Amertron、Unisem等在封裝測試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力。

  • 棕櫚油與農業科技:馬來西亞是全球最大棕櫚油生產國之一,相關產業對經濟貢獻巨大。農業科技新創如BoomGrow專注於創新農業解決方案,提升產業效率。

  • 旅遊業:擁有豐富自然與文化資源,是國家重要經濟支柱,帶動相關服務業發展。

  • 公用事業與綠色能源:包括水處理、污水處理、可再生能源等領域。公司如Ranhill公用股份有限公司和泰力工程有限公司積極投資清潔技術和太陽能項目,推動可持續發展。

  • 科技與數位服務:政府大力推動5G、人工智能、數字化轉型,科技行業快速成長。CTOS Digital等公司在數字服務領域創新活躍。

 

 

資料來源:Startup Genome

重點產業簡介

截至 2023 年,馬來西亞經濟由服務業與製造業驅動,分別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 59.2% 與 23.4%。馬來西亞原本在 1960 年代仰賴農業與初級商品,如今已轉型為以出口為導向、結構多元的經濟體,知識、創新與生產力成為創造價值的核心。
在既有的強大製造與服務業基礎上,馬來西亞透過推動《新工業大藍圖2030》(NIMP 2030),邁向下一階段的產業轉型。於製造業方面,馬來西亞期望在先進電子與綠色產業等領域提升自身能力;而這將與活躍且知識密集的服務業密切相輔相成,包括數位化、研發、金融與商業服務等。
同時,馬來西亞也計劃掌握全球趨勢變化、數位化及 ESG 考量所帶來的新機遇,拓展在先進材料、電動車(EV)、再生能源及碳捕捉、利用與封存(CCUS)等新興領域的成長潛力。

 

資料來源:InvestMalaysia
 

新創生態系報告

根據Startup Blink 2025年報告指出,馬來西亞的新創生態系排名已連續3年下滑。馬來西亞新創生態系成長僅14%左右,導致全球排名下滑至第 44 位。然而,在東南亞地區則是上升至第 2 名,超越負成長的印尼,成為本區唯一排名上升的國家。馬來西亞共有三個城市(吉隆坡、喬治市、新山)進入全球前 1,000 名,其中喬治市(George Town)與新山(Johor Bahru)的排名都有所上升。

馬來西亞在電子商務領域表現亮眼,全球排名第 17,亞洲排名第 4。吉隆坡在全球城市中排名第 73,表現穩定,其生態系成長率超過 21%。吉隆坡在金融科技(Fintech)子領域中的支付(Payments)方面表現出色,全球排名第 16,亞洲排名第 2。喬治市是馬來西亞成長最快的新創生態系,成長率超過 40%,因此全球排名大幅上升 47 位,至第 336 位。

儘管馬來西亞位於亞太地區的戰略地理位置,具備通往廣大區域市場的潛力,但其新創潛力尚未被完全釋放。人才與正向心態已具備,政府政策與公部門新創機構的表現也優於多數亞洲國家。然而,若要維持新創生態系的持續成長,放寬法規與簡化官僚程序仍然是關鍵。

馬來西亞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蓬勃,受益於高數位普及率、穩健的法規支持以及針對性的創新推動計畫。馬來西亞金融科技的實力也體現在諸如國行(Bank Negara)推出的「監管沙盒」等計畫,該沙盒計畫協助了如 Boost 和 MoneyMatch 等公司成長。此外,馬來西亞近期批准設立的數位銀行,包括 GXBank,更進一步展現出國家在大規模支持金融科技創新方面的準備與決心。

除了產業層級的發展之外,馬來西亞各城市也在建立自身的創業生態特色。吉隆坡是馬國首都,也是全國最主要的新創樞紐,大多數新創企業皆匯聚於此。然而,喬治市(George Town)也正在發展一個充滿活力的新創生態系。當地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推動者是 Digital Penang,該機構是與政府相關的單位,致力於促進生態系成長,其推行「SME Go Digital」計畫,專門支援早期科技新創,並以強化檳城的創新環境為目標。

 

資料來源:InvestK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