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概況
1.2023年&2024年日本新創產業概況
2023 年,日本的新創企業資金募集金額為 7,536 億日圓,低於前一年的 9,664 億日圓。考慮後續公布的資金募集金額,預計金額約為 8,500 億日圓,較去年減少約 12%。全球新創企業的資金流入趨於疲軟,日本也呈現相同趨勢,但與歐美相比,日本的減少幅度較小。
2024 年日本的新創企業資金募集金額為 7,793 億日圓(不含債務融資),相較於去年同期統計的2023年募資金額,成長了3%,整體呈現持平。同時,下半年出現多筆超過50億日圓的大筆交易,帶動單筆交易平均金額上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24 年知名外國投資者的投資活動增加,Khosla Ventures 和 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 等全球領先的創投公司對日本市場表現出興趣。
2. 日本政府的新創獎勵措施
(1) 「Plus“Platform for unified support for startups”」
日本政府為維持新創生態的健全,由國立 9 大機構締結「新創支援機構聯合協定」(通稱「Plus“Platform for unified support for startups”」),以持續協助種子技術轉型事業、培育研究型創業人才、協助產業轉型,進而解決海內外社會、經濟問題。
A. 合作機構:國立 9 大機構
(A) 國立研究開發法人日本醫療研究開發機構(AMED)
(B) 獨立行政法人國際協力機構(JICA)
(C) 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
(D) 農業食品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機構(NARO)
(E) 獨立行政法人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
(F) 獨立行政法人情報處理推進機構(IPA)
(G) 國立研究開發法人新能源產業技術總合開發機構(NEDO)
(H) 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產總研)
(I) 獨立行政法人中小企業基盤整備機構(中小機構)
B. 協定內容要點
(A) 合作機構之間共有、整理、並宣傳協助新創企業的相關訊息
(B) 促進合作機構個別事業的相互連結
(2) 「Startup 廳」計畫
由經團連整合的新創振興計畫終於定案,預計開設「Startup 廳」並訂下在 2027 年前培養 10 萬家新創企業及創造 100 家新創獨角獸的目標。
(3) 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與 Jetro 合作「日台新創生態強化事業」
協助日本新創企業在臺灣發展事業、或以臺灣為據點在第三國開拓事業,在臺日雙方的製造、對應社會問題的領域中,期能發揮互補效果。具體作法為,與 3 家臺灣加速器中心合作,提供簡報、個別指導、媒合、共同工作空間等服務。
3. 臺日新創合作案例
臺日新創高峰會
2023 年 9 月 14 日,國家發展委員會舉辦日本.台灣新創高峰會(Japan-Taiwan Startup Summit),在東京盛大舉行,是歷年來規模最大的一場臺日新創交流活動。此次高峰會有超過 40 家臺灣優秀新創團隊,逾 70 位新創夥伴共同參與,日本當地商社、創投公司、銀行及新創業者參與人數逾 500 人。臺灣新創已廣為日本投資人重視,臺灣第一家獨角獸 Appier 在日本掛牌,JAFCO、Headline、SoftBank 等日本代表性創投,也已大舉投資 Appier、Dcard、iCHEF、KKday、Pinkoi、17LIVE 等臺灣新創,支持他們拓展日本市場。未來希望透過國發基金、台杉及號召更多國內創投與日本合作,促進雙邊資金及人才流動。
資料來源:
(1)貿協全球資訊網
(2)日本知名新創資訊平台INITIAL
新創投資趨勢
今後有望成長的14個領域
日本以2050年碳中和為目標,在“綠色成長戰略”的基礎上,劃出今後有望成長的14個領域為重點,致力推動實現其溫室氣體的淨零排放。
日本亦於2021年設立2兆日圓的“綠色創新基金”,從研究開發、實證到社會實施,為企業等碳中和推動方提供為期10年的持續性支援。
能源相關產業
1.海上風力、太陽能、地熱能產業
2.氫、氨燃料產業
3.新一代熱能產業
4.原子能產業
運輸和製造相關產業
5.自動車、蓄電池產業
6.半導體、資訊通信產業
7.船舶工業
8.物流、人流、土木工程基礎建設產業
9.食物、農林水產業
10.航空製造產業
11.碳回收、材料工業
家庭和辦公室相關產業
12. 住宅、建築物產業、新一代電力管理產業
13. 資源循環相關產業
14. 消費生活產業
資料來源:日本貿易振興機構 (JETRO)
重點產業簡介
任務導向的產業政策
日本政府針對解決日本及世界難題的必要性、為日本帶來貢獻的可能性這2點,將以下6個項目定為國家任務,推動“任務導向的產業政策”,以實現經濟增長和解決經濟社會難題為目標。
1. 實現碳中和社會
目標: 2050年CN(Carbom Neutrality)社會的實現
-
以GX為起點創造出新產業
-
產業結構轉型
2. 實現數位社會
目標: 實現數位田園都市國家構想
-
培養有助推動數位發展的人才、加速社會基礎DX相關的數位投資
-
以數位化為前提的監管、制度和系統改革
3. 實現經濟安全保障
目標: 實現全面的經濟安全保障
-
建構靈活的韌性供應鏈
-
應對企業活動的全球化及風險因素的擴大
4. 實現新的健康社會
目標: 利用數位化實現未來的健康趨勢
-
完善個人化健康記錄,推動用戶、醫療機構和企業順利共享健康和醫療數據
-
以愈來愈重視預防生活習慣病的亞洲為中心,創造及拓展新興國家和地區的市場
5. 實現能夠應對災害的韌性社會
目標: 隨著氣候變化,災害風險不斷擴大,要實現抗災能力強的社會
-
為創造新市場、支援全球性發展、強化社會應對災害的韌性打好完善的基礎
6. 實現生物製造革命
目標: 擴大公私雙方對生物製造的投資
-
新的微生物設計和開發
-
開發使用微生物的產品
-
與志向相投的國家和地區共同合作,確保及維持生物製造產品的需求
資料來源:日本貿易振興機構 (JETRO)
新創生態系報告
根據Startup Blink 2024年報告指出,從各項產業的數據來看,日本依然是全球科技的先驅。不僅過去成功打造Sony 和 Panasonic 等傳奇企業,近年來日本也逐漸意識到新創企業的重要性。然而,從打造大規模的工業級消費電子和汽車製造公司轉型到支持新創企業,並不容易。儘管如此,日本越來越多大型企業開始採用開放式創新(Open Innovation),並積極尋求與新創企業的合作。
日本新創經濟的發展面臨著風險迴避(Risk Averse) 的思維挑戰,此外,創業者若想進軍國際市場,英語能力的提升也是一大關鍵。然而,由於日本境內擁有大量穩定且高品質的企業就業機會,導致年輕人才更傾向於選擇傳統職涯道路,而非投入風險相對較高的創業領域,進一步壓縮了新創生態的成長空間。同時,人口老化 所帶來的勞動力短缺問題,也成為日本創業環境面臨的長期挑戰。在此背景下,吸引海外優秀人才進入日本市場,不僅有助於新創企業的人才儲備,更能為創新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日本的獨角獸企業數量相對稀少,顯示出其新創生態系在資金投入方面仍有不足。然而,日本擁有一家全球知名且舉足輕重的風險投資公司——軟銀(SoftBank)。在 孫正義的領導下,軟銀積極佈局全球新創市場,對 Uber、ByteDance、WeWork 及 FTX 等國際知名企業進行大規模投資,顯示出其在全球創業生態中的深厚影響力。
為了強化新創資本的引入與累積,日本政府積極推動政策創新,計劃引入五年居留簽證,針對天使投資人與風險投資人開放長期留日機會。不僅顯示出政府對國際投資的重視,更反映出日本培育創新生態、支持創業發展的決心。這一系列政策布局,預期將提升創業環境的國際化程度,並進一步促進本土新創企業的成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