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專區

【新興領域/2025.04焦點】速度要快!成本要低!能力要好!AI應用戰場戰況白熱化

黃子娟 |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六所/副研究員
點閱次數:318

人工智慧發展氣勢不減,仍持續重塑各產業的運作模式,並改寫商業策略及佈局方向,雖然以人工智慧為源頭的爭議從沒消停過,無論是藝術、電腦工程還是其他專業領域皆充斥著對人工智慧的排斥,但是從居高不下的獲投金額以及四處綻放的AI新創皆可看出「它一步也沒有退」。

資料來源:Revolutionizing Onboarding: How Raia AI Agent Transforms Employee Integration

 

勢不可擋,AI逐漸成為整體投資市場主流


資料來源:CB Insights。

1 AI新創獲投占整體新創獲投比例

根據CB Insights報告,截至目前,2025年全球創投市場交易中位數達350萬美元,創下最高紀錄,按季觀察,2025年第一季獲投金額達到近三年的高峰,得益於SoftBank投資OpenAI的400億美元交易,2025年第一季整體獲投躍升至1,210億美元,年增86%;雖然交易筆數下滑至5,846筆年減28%,但由此也可看出投資人的投資趨向集中,其中就有1,134筆交易屬於人工智慧新創公司,已經達到「每五筆交易就有一筆與人工智慧有關」的境界。

人工智慧的獲投樣貌也悄悄在改變,相較2024年,2025年截至目前獲投有70%是種子輪和A輪等早期投資(2024年為75%),相對的,晚期交易占比從6%成長至9%,隨著越來越多AI新創進入成長階段,市場也日趨成熟;依照領域區分,雖然基礎設施仍主導人工智慧早期投資市場,但是垂直領域解決方案和應用平臺也穩步拿下一定份額。

所有對話都需要情緒價值

此外,橫跨領域的技術,如語音AI市場也在2024年激增,獲投金額達到21億美元,截至目前,2025年也已經累積獲投近5億美元。在客戶服務範疇,語音對話往往比文字對話更能提供貼近客戶的溝通方式,然而,各行業的語音客服經常陷於制式化回覆語音和無止盡等待專員接聽的困境,人工智慧語音模型的進步有望打破這種循環,2024年10月,人工智慧語言學習平臺Speak與OpenAI合作推出反應速度與真人匹敵的AI家教,透過GPT-4o的Realtime API實現speech-to-speech的場景應用,隨之也推動該領域的成長,多數語音AI新創企業都是在過去三年內成立,尤其在2023年新增家數從35家翻倍至70家。2025年開局得利的關鍵在於ElevenLabs於1月底獲投1.8億美元的C輪,由a16z和ICONIQ Growth共同領投,該企業僅成立三年便達到ARR(年度經常性收入) 1億美元的成就,ElevenLabs致力於建立更具表現性、控制力更強的語音AI模型,且該公司也已經是合成語音供給者的主要參與者,除了生成內容、理解與轉錄語音的模式,ElevenLabs追求更具互動性的語言模型,如同與人類對話,可能在對話中因為反應而打斷、具備情緒的回覆,藉由帶給使用者「AI理解對話」的體驗來增加黏著性,實際上ElevenLabs也已經開始提供會說話的AI Agent服務,利用語音方式使用AI助理的功能。

資料來源:elevenlabs。

2 ElevenLabs提供會說話的AI Agent服務

語音模型仍會與文本模型面臨相同的困境,隨著應用場景深入到消費端,即便是偶然發生的失誤也會被擴大檢視,例如,麥當勞在2021年就已經和IBM合作啟動語音AI點餐計畫,但在社群媒體上爆出訂單不準確的消息後,該項目也在2024年終止,理論上來說,餐飲點餐的互動時間短且行為模式單純,其錯誤率也較低,但是,作為實際部屬語音AI的首選場景仍會因為偶發的不準確事件失去消費者的信任,另一方面,對於語音AI的接受程度在國家和產業間都有所不同,例如,基於雲端的處理方式解決了效能等問題卻引發隱私問題,反之,基於邊緣的處理方式保護了隱私卻有功能的限制,而大多數敏感產業選擇採用後者而非前者。無論是否有市場上的挑戰,該領域的成長也不容忽視。

開局得利,第一季AI新創鉅額交易創佳績

資料來源:Crunchbase、Findit團隊。

3 AI領域2025年第一季鉅額獲投交易

FINDIT團隊根據Crunchbase資料進行整理,2025年第一季鉅額獲投交易中共有49筆屬於人工智慧領域,占了整體約三分之一,其中資金大多集中在AI基礎設施,倘若扣除OpenAI的400億美元鉅額,垂直應用的鉅額交易總獲投金額則與基礎設施不相上下,相較去年的領域獲投趨勢,垂直領域似乎在2025年第一季再度獲得市場關注,單純以鉅額筆數而言是基礎設施的兩倍。

看似萬能的大型語言模型再度推高AI新創單筆獲投紀錄

2025年3月底,OpenAI宣布完成400億美元鉅額的募資,估值飆升至3,000億美元,由Softbank領投,其他核心投資人包括Microsoft、Coatue、Altimeter和Thrive,該筆資金預計用在持續推動AI的研究,且其中約180億可能用來投入OpenAI與美國總統和其他公司合資成立的企業「Dubbed Stargate」。投資人們看準ChatGPT的爆炸性成長,注入金額倍數成長,OpenAI表示ChatGPT目前每周用戶高達5億人,遠高於2月的4億,且預期2025年年底營收將成長兩倍,達到127億美元。OpenAI在2024年年底宣布轉型為營利導向,原先於2019年採特殊的「混合組織架構」,非營利的OpenAI Nonprofit和可營利的OpenAI Global共存,而2024年則將後者變更為公益法人公司(PBC),讓其同時承擔公益、社會與股東權益的責任,未來OpenAI Nonprofit董事會將無法再直接管理該PBC。

自ChatGPT推出,接著許多相似性質的大型語言模型上線,無論是主打專業解題還是聊天陪伴,現在的生活似乎已經離不開有問題就問GPT、找GPT聊天的現象,令人很難不對未來充滿想像和期待,而且這僅僅只是這一兩年發生的變化。近日GPT-4o的圖像生成在社群媒體間掀起旋風及議論,且OpenAI也宣布將由其替代DALL-E3成為ChatGPT背後的預設影像生成模型;另一方面,中國的DeepSeek默默於同一時間釋出DeepSeek V3-0324模型更新,強化推理能力來挑戰GPT-4.5,不過相較於當初給了市場一記重拳的R1模型,新的模型似乎除了較勁的野心外沒有重大的突破。

資料來源:folio3.ai how-to-use-chat-gpt-effectively。

AI基礎設施領域中,穩定獲投成長的還有深受Google愛戴的Anthropic,分別在2025年1月及3月獲得鉅額投資,2025年1月獲投Google投資的10億美元,並在年初就展望2025年將推出一系列產品更新,其中包括推出新的AI模型,為自加Claude帶來雙向的語音聊天和網路瀏覽功能,據其執行長表示,此進行中的技術突破將能讓AI像人類一樣使用電腦,完成多項任務指令;2025年3月在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 的領投下獲得35億美元,此E輪募資後Anthropic估值達615億美元,相較於2024年該企業的API服務賺取金額已成長30%。

同屬於大型語言模型的AI新創,Safe Superintelligence和Zhipu AI分別在2025年2月獲投10億美元、2025年3月獲投約1億美元。Safe Superintelligence以300億美元的估值榮登「今年最神秘的獨角獸」,該新創成立不到一年,初期僅有10名員工並專注於安全的AI系統開發,短期內沒有產品計畫也沒有任何收入,令人不禁聯想先前也有同樣擁有謎團背景下且獲投的AI新創-Mistral AI,Safe Superintelligence將自己定位在安全的超級AI,並置身於激烈的市場競爭之外,然而何謂AI系統的安全以及如何真正安全AI仍是待定義的議題,因此也更讓人期待Safe Superintelligence後續的發展。

除此之外,分別在其他基礎設施都有鉅額交易的出現。雲端平臺Lambda於2025年2月獲得由Andra Capital和SGW共同領投的4.8億美元D輪募資,為使AI開發人員能更快且更輕鬆的訓練、調整及部署模型,此輪資金也將用於擴張平臺,以滿足日益增長的AI算力需求;AI開發平臺Together AI於2025年2月獲投約3.05億美元,由General Catalyst領投,其執行長認為開源模型是創新的關鍵,因此致力於此,平臺擁有超過兩百個模型能讓開發者使用;數據平臺DataDirect Networks(DDN)於2025年1月獲得由Blackstone投資的3億美元,DDN作為AI和數據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導者,其解決方案有助於快速存取資料以進行高流通量和低延遲的分析和處理;晶片新創Celestial AI於2025年3月獲投2.5億美元,隨著AI模型複雜度提高和AI Agent的出現,Celestial AI使用光在晶片內和晶片之間實現資料傳輸的技術能夠滿足其關鍵需求,同時在頻寬、延遲、能源效率和總體擁有成本方面樹立新標準的技術平臺。

距離人人擁有一個「Jarvis」又更進一步

相較2024年的趨勢,跨領域應用型的新創AI獲投力道稍微落後,除了前述章節所提及的ElevenLabs ,另有9家獲得1億美元(含)以上的投資,下述簡介幾家較具代表的幾家新創以及其獲投金額。

Impetus Technologies於2025年1月獲Kedaara Capital投資的3.5億美元,隨著企業越來越注重利用數據驅動的見解來推動創新並獲得競爭差異化,數據和AI服務已成為所有行業的關鍵,Impetus Technologies為企業提供AI解決方案,包括流程自動化、機器學習解決方案和雲端及數據管理平臺等。

英國新創Quantexa 於2025年3月獲投1.75億美元,估值升至26億美元,其在反洗錢和詐欺檢測領域嶄露頭角,客戶包括英國政府、匯豐銀行和沃達豐等知名企業,Quantexa 的工具最初是為了反洗錢而開發,但該技術也能用於AI整理數據,隨著市場對AI的需求激增,企業業務重心也逐漸轉向,Quantexa 表示未來預計擴大公共部門的影響力,為政府建構結構化與非結構化數據的AI服務。

BuildOps專注於將商業合約流程自動化,作為承包商的合作首選,該企業於2025年3月獲投1.27億美元,並躍升為獨角獸,此輪募資由Meritech Capital領投。BuildOps成立於2018年,其開發的現場服務管理軟體幫助承包商藉AI自動化之力進行專案管理、服務和調度等既定流程, 解決承包商面臨人手短缺、成本上漲的困境。

資料來源:Synthesia Documentation。

5 Synthesia影像生成視訊平臺

英國AI影像生成新創Synthesia於2025年1月獲由NEA領投的1.8億美元D輪募資,該筆資金預計運用在產品創新和人才招募,以及公司於北美、歐洲、日本和澳洲的事業擴張。2024年6月時,Synthesia公開其AI視訊平臺Synthesia2.0,隨著影片的市占於全球以指數級增漲,Synthesia認為雖然生活中傳遞訊息已經很習慣用影片呈現,但是工作上卻仍仰賴大量繁瑣的文字做溝通,故此平臺以視訊的方式,提供使用者將所需要傳遞的訊息以動態影像生成的方式呈現,且能即時提供多語翻譯,強化企業內部以及對外的溝通。隨著用戶數成長,Synthesia將安全議題放在首位,也是同類企業中唯一對平臺進行紅隊測試(攻擊性的網路安全評估)的企業。

搜尋引擎新創Genspark於2025年2月獲投1億美元,該企業2024年募得6,000萬美元的種子輪,為試圖推翻搜尋霸主Google的眾多新創之一,AI當道,人工智慧產生的搜尋結果可以提供來源,與單純的列出網址相較有優化使用者體驗的功效,不僅GPT整合網路搜尋功能,另一家估值高達90億美元的新創Perplexity也是該領域的當紅炸子雞;獲投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Genspark發布「Super Agent」,旨在處理廣泛的指令任務,且包括「使用擬真的合成語音給餐廳打電話」,無疑是在Agent界投下一顆震撼彈,畢竟這可是離「Jarvis」又更進一步了,但是在此前一個月中國新創Manus便推出類似的Agent,Genspark以數值優於Manus的成果發布產品,較勁意味濃厚,反觀AI大廠對此反而較謹慎,因為,假設Google等企業的Agent因為在執行通話指令時出錯,那影響的程度也許會遠大於發布產品帶來的效益。

不僅要推動專業領域的進展速度,也要為人類生活造福

在2025年第一季的鉅額交易中,有不少垂直應用領域的新創在早期就獲得超過1億美元的投資,與通用型AI相反,他們專注於挑戰單一行業和技術突破,雖然大型語言模型(LLM)仍是投資熱點,但是比較2024年第四季和2025年第一季的投資趨勢,工業(自駕車、機器人)和健康醫療等垂直應用的成長相對領先。

從DeepMind分裂的藥物研發AI新創Isomorphic Labs獲得6億美元投資,本輪由Thrive Capital 領投,該企業於2024年推出諾貝爾獎獲獎產品「AlphaFold」,該模型能夠預測幾乎所有已知的蛋白質結構,並預計將本輪募得的資金用於加速研發和人才招募。2025年4月初,Isomorphic Labs透過Google對外發表AlphaFold3供非商業使用,該系統可以預測所有生命分子的結構和相互作用,對於推進藥物發現和生物學理解是一大步,隨著人工智慧不斷改變產業,藥物研發市場的價值也不斷攀高,為了尋找AlphaFold3的適用場景,Isomorphic Labs必須投入相當大量的運算、人才和數據來開發,為此也將藉由募得的資金持續朝「解開疾病謎團,使人類長久保持健康」的目標前進。

資料來源:Sxsw Conference & Festivals。

6 Robotic Renaissance: The Dawn of Humanoid Innovation Jeff Cardenas, Apptronik Apollo and Yemi A.D.

在龐大的AI應用戰場中有一群人始終待在各種科幻憧憬的起點,未來的工廠、倉庫和醫院中站著的不是人類,而是一群人型機器人,這是將有可能實現的電影場景。美國新創Apptronik於2025年2月宣布獲投3.5億美元,由B Capital和Capital Factory領投,且連Google都參與其中,這筆資金預計將幫助其Apollo機器人加速量產,將應用場景從倉儲與製造業擴展到醫療及長照領域。過去機器人動作呆板且反應遲鈍,隨著深度學習和各種電腦視覺、強化學習等技術的進步,機器人已經能夠自主適應環境,不僅能做到制式化的指令,甚至能學習新動作,未來還有機會與人類並肩協作,目前Apptronik正計劃讓Apollo能夠走出工廠和倉庫,現今社會面臨人口老化及少子化,未來將有越來越多老年人獨居生活,而Apollo能進入家中幫忙採買、做飯和打理家事等任務,最終將能更有效地為人類社會帶來福祉。

利用OpenAI的模型應用於法律產業的新創Harvey於2025年2月宣布獲投3億美元,針對法律這類敏感議題的AI新創通常都會遇到相同的問題-接受度不高,因為模型仍有可能扭曲使用者所輸入的文件,對於讓AI模型存取開庭資料等機密文件的意願仍不算太高,即使如此,Harvey聲稱其產品採用率有所成長,經常性收入已超過5,000萬美元,且預計在後續超過1億美元,Harvey使用大型語言模型協助事務所和企業的律師團隊簡化分析合約和起草文件的步驟,雖然該領域的競爭者不少,但是Harvey認為自家結合工程師和聘請律師評估模型的作法能夠持續在市場贏得青睞。

訓練模型需要大量數據,而擁有最多數據的產業大概就是健康醫療產業,全世界的就醫紀錄都保存在各種電子健康紀錄中,另外如保險公司和藥局都在其範圍,過去多家公司試圖統一各醫療系統的病患數據,其中Innovaccer被認為是該領域的領先企業,2025年1月Innovaccer獲得由B Capital Group、Banner Health、Danaher Ventures、Generation IM、Kaiser Permanente和M12等投資人投資2.75億美元,該企業預計將此筆資金用於投資AI結合,打造醫療產業的AI一站式解決方案。2025年第一季光是健康醫療應用就有十筆鉅額投資,另外還有兩家躍升獨角獸的新創,Neko Health於2025年獲投由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領頭的2.6億美元,估值達18億美元;而Abridge於2025年2月獲投2.5億美元,估值達27.5億美元,健康醫療是投資人一直以來的關注對象,而結合AI的該領域新創更是AI垂直領域的資金寵兒,除了藥物發展,優化整體醫療產業的作業也成為重要焦點,從資金不曾間斷的注入便可看出其未來成長性仍相當大。

AI機器人新創The Bot Company至今尚未推出服務機器人的原型,但是2025年3月的1.5億美元獲投使其估值推升至20億美元,該企業專注於開發家用型機器人,與工廠用機器人相比,在機器人領域是極具挑戰性的應用,因為在開發的環境中並無法確定其在何種場景和條件下運作,The Bot Company表示其目標專注於實現家務自動化,讓人類有更多的時間去做有意義的事情。

印度新創Darwinbox致力於打造用於招募和員工管理的平臺,該企業於2025年3月獲投1.4億美元,由KKR和Partners Group共同領投,雖然同應用領域有相對規模大的競爭對手,但是隨著該地區的技術生態成熟和電子商務領域的擴展成為其優勢,人力資源管理作為傳統事業之一,有許多能夠藉由人工智慧優化的空間,同時也因為根深蒂固的習慣用法有著創新的門檻,該企業憑藉專一的目標說服企業採用其系統,不僅能用於招聘和管理,還能用於員工入職後整個就業期間的行政管理,如薪資、假期和工作時間等,Darwinbox將視野放向美國大市場,目標協助全球企業實現人力資源系統轉型。

結語

人工智慧領域的技術發展漸漸脫離雛體,獲投的新創更多是有明確方向或是已有獲利運作基礎,投資市場持續有大量資金流動,綜觀2025年第一季整體投資趨勢,可以發現資金顯著集中在具規模與潛力的企業之上。

與去年相比,垂直應用領域的獲投占比提升,隨著模型的處理能力已經日趨成熟,應用於專業領域的可行性也跟著提高,AI agent領域的突破性的發展,動搖市場的目標,預計將更大範圍的被企業採用。放眼望去,在檢視人工智慧相關的文章和趨勢時,總會被相互矛盾的資訊轟炸,人工智慧蓬勃發展以及人工智慧只是下一個泡沫議題,無論哪一邊看起來比較符合實際趨勢,不能否認的是,人工智慧的使用成本正在下降、各模型的效度差距縮小以及投資人投入的資金攀升,且各調查報告皆顯示企業將AI部屬到生產環境的比例增加,雖然大多是整合文字生成等技術已相當純熟且基礎的應用,但是隨著各領域工具持續累積實戰紀錄,2025年整體AI從概念落實到應用層的占比有望飛速成長。

 

黃子娟(台灣經濟研究院研六所/助理研究員)

 

參考資料

  1. State of Venture Q1’25 Report, https://www.cbinsights.com/research/report/venture-trends-q1-2025/
  2. Voice AI’s sweet spot: ordering fries with that, https://www.cbinsights.com/research/voice-ai-market-opportunities/

相關熱門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