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17H1農業科技領域的投資概況與未來展望

點閱次數2:977

隨著雲端技術及物聯網快速發展,其技術也運用至農業領域,包括種子/作物改良、作物/土壤監測、無人機農藥噴灑、垂直農場等,並進一步拓展與人工智慧、機器人、基因工程和金融科技結合,發展出各式各樣的商業模式,為軟硬體新創公司創造許多機會。

總體市場趨勢

根據美國農業科技募資網站AgFunder於2017年中發布的《農業科技投資報告》指出,2017年上半年投資總金額為4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而投資件數為369件,較去年同期減少27%,呈現逐季下降趨勢,反映出全球創投市場趨勢,即資本較集中於少數交易案,而其中最大的交易金額為10億美元。2016年投資總金額為69億美元,料2017全年金額有望成長至132億美元。

農業食品科技次領域投資分布

該報告所統計的農業食品科技(Agrifood tech)次領域包含:農業生技、農場管理軟體、監控及物聯網、農場機器人、機械及設備、生質能源及材料、創新灌溉系統、農業商務平台、支援科技、創新食品、零售及餐廳科技、電子雜貨(eGrocer)、餐廳商務、線上餐廳及餐點套件、家庭及烹飪科技等。

在2017年農業食品科技投資金額中,以餐廳商務所占比例最高,達38%,其次依序為電子雜貨(18%)、農業商務平台(7%)、農業生技(6%)等;若排除鉅額交易案,則前三大投資次領域依序為電子雜貨(15%)、農業商務平台(12%)、農業生技(10%)和餐廳商務(10%)。鉅額交易案包括:

公司名稱

主要業務

次領域

募得金額(美元)/輪次

募資時間

餓了嗎網上訂餐(ele.me)

中國最大食物配送公司

餐廳商務

10億/H輪

2017.6

Delivery Hero

德國線上食物配送網站

餐廳商務

4億2千1百萬/H輪

2017.5

Instacart

美國雜貨配送公司

電子雜貨

4億/D輪

2017.3

資料來源:AgFunder

資料來源:AgFunder, ”Agrifood Tech Investing Report: Mid Year Review 2017”;台經院整理

資料來源:AgFunder, ”Agrifood Tech Investing Report: Mid Year Review 2017”;台經院整理

 

地域分布

依地域分布來看,美國仍是農業食品科技交易最熱絡的地方,投資件數占全世界48%,投資金額占比為44%,居於首位,這對於具有健全新創生態系統的美國而言並不意外。然而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交易則有上升趨勢,如澳洲、法國、德國、愛爾蘭、馬來西亞,但仍以印度、加拿大和英國居前。


中國的募資情況相較於去年有較大變化,因2017年上半年有幾筆集中於食品配送和供應鏈支援領域的投資案。

資料來源:AgFunder, ”Agrifood Tech Investing Report: Mid Year Review 2017”

 

2013年至2017年最大交易案

根據CB Insights統計,2013年至2017年最大交易案如下表:

公司名稱

次領域

募資金額(美元)/輪次

募資時間

投資機構

Plenty

農業生技

$200M/B輪

2017Q3

Bezos Expeditions, Softbank Group, Data Collective等

Farmer’s Edge

農場管理軟體、監控及物聯網

$41.1M/未分類

2016Q1

Mistui& Co., 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Byers, Osmington等

AeroFarms

創新灌溉系統

$40.5M/ D輪

2016Q1

AllianceBernstein, IKEA Group, GSR Ventures等

farmlink

農場管理軟體、監控及物聯網

$40M/B輪

2014Q3

OpenAir Equity Partners, Thorndale Farm等

Farmers Business Network

農業商務平台

$40M/B輪

2017Q1

Acre Venture Partners, GV, DBL Partners等

 

 

 

 

 

 

 

 

 

 

 

 

 

 

 

資料來源:CB Insights

 

代表新創介紹

公司

主要業務

最後募資金額(已揭露)

代表性投資人

Indigo(投過基因工程,與Monsanto往同方向發展)

使用遺傳測序技術分析農作物上的微生物組,並設計有益的微生物配方以改善作物健康和增加產量。它的第一個產品-Indigo棉花在不增加用水量的情況下,產量增加11%。

USD 319.5M

Flagship Pioneering, Alaska Permanent Fund

ApeelScience(重寫供應鏈,以增加作物多樣性)

Apeel使農業副產品轉變成隱形(和有機)的新鮮農產品塗料,在收穫期前後保護作物,可減少在農場和雜貨店的浪費、減少農藥使用量,並延長保質期。

Apeel的技術讓以往無法在一長串供應鏈中生存的農產品得以存活。消費者將更容易獲得來自世界各地的“本地”產品。

USD 33M

a16z, Upfront Ventures

New Wave Foods

該公司正在開發植物基底的海鮮,從用豌豆蛋白和藻油製成的蝦子開始,New Wave Foods計畫在2018年初推出產品。

USD 200k

Efficient Capital,

New Crop Capital, Indie.Bio

Exo

用蟋蟀製成蛋白質能量棒。蟋蟀產生的溫室氣體比乳牛低100倍,含蛋白質比例亦高於牛肉或雞肉。且因蟋蟀需要的飼料少於牲畜,故生產效率也更高。

USD 5.3M

AccelFoods,Dentsu Ventures,CollaborativeFund

 

 

 

 

 

 

 

 

 

 

 

 

 

 

 

 

 

 

 

 

資料來源:CB Insights (2017), “ Cultivating Ag Tech”,本研究整理。

 

產業趨勢

1.   去中心化:

農場經營成本下降以及能在更多元的環境下經營農場的能力(特別是更接近最終消費者的地方)代表農產品種植變得更加分散,也代表農業供應鏈衝擊更少、更多的新型農民,以及生產地更靠近消費者的食品。

新型態農場較低的前期投入和運營成本使一般人更容易接近農業(城市農場、模組化農場、垂直農場等)。這不僅創造更多的當地網絡,農產品的供應也能與大農場的生產互補。

2.   人多力量大:

軟體工具正聚集中小型農場的力量,同時也提供他們必要的工具和其他農民的訊息。隨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在平台(如Farmers Business Network)聚集,他們可以談到更好的價格,並提供部分農業合作社的功能。

3.   跨層面整合:

很多公司為了由單一客戶身上取得更多數據,正從農業科技的一層往另一層移動。正在建置專有資料庫的公司正往服務層移動,而有些公司則打算從頭建置完整的全套方案,對於已經商品化的硬體公司而言更是如此,如Farmer’s Edge。

4.   農業科技行動化:

農業領域的行動用戶正在增加,特別是農地現場相關的應用案例。行動科技在農業領域中扮演各種重要角色(包括遠程監測、訊息傳遞、使用在農業金融商品的數據等)。

5.   金融科技+農業:

新科技農場融資新創公司認為數據能更精準地預測作物價格,並提供融資選擇。在農業方面,因季節性因素,使得融資的速度特別重要。代表新創如ProducePay,而在農作物保險領域使用替代性資料的案例包括Weather Analytics、WorldCover和AmTrust Ag。

    6.    農業科技未來

由近五年人工智慧交易熱度來看,農業科技交易熱度雖然剛萌芽,但仍在成長中。

未來在農業領域中,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的結合,可帶來5種不同的應用,包括衛星圖像分析(如Descartes Labs、farmshots)、無人機田野監測(如AGRIEYE、AIRWOOD)、土壤/農作物健康評估(如Indigo、Benson Hill)、農業機器人(如Clearpath、Blueriver)和預測分析(如ec2ce、aWhere)。

此外,基因組學(Genomics)的突破也進一步涉足至農業領域,由於基因測序和新基因編輯技術成本下降,農業和健康領域中的基因組學也正在發展。快速實驗週期、更高產量和抵抗力更強的種子需求代表著許多基因組學公司正在農業上測試這些新技術,如23andMe、verge。

替代性蛋白質是否能完全改變人們對食物的喜好,並增加對專業農場的需求呢?昆蟲蛋白質作為替代品是其中一個得到很多媒體關注的領域,作為較永續的肉品替代更是如此,新的肉類替代品或許能改變對牲畜及特定替代作物的需求。

投資者的目標在尋找動物蛋白質以外的新行業,自2012年以來,已有數十名投資者支持新創公司設計以植物為基底的牛肉替代品、以堅果和植物為基礎的牛奶,以及昆蟲蛋白質點心等具有潛力的產品,以降低動物產品的消耗。代表新創如exo、New Wave Foods等。

實驗室培養的食物是否會更加普及?在2013年,一個實驗室製造的漢堡成本為32.5萬美元,到了2015年則已降至11美元,儘管尚未大規模的商業化製造。實驗室食物可消除對農場的依賴,實驗室培養的食物正在籌集更多資金來大展身手,比如瓶裝餐點、創造動物產品。這些實驗室可以更快速、更大規模地生產食物,根本不需要農場。代表新創如soylent、Memphis Meats等。

未來的農民須具備哪些技能?由於農場已接近全面自動化,農民所需的技能也可能發生改變,變得需要融合農藝學和技術知識。如果有食物生產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未來的農民也能成為實驗室的科學家。

 

參考來源:AgFunder、CB Insights(周佳寧綜整編譯)

網址:

1.The Growing World of Ag Tech

2.AgFunder AgriFood Tech Investing Report - MidYear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