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法人鏈結產學計畫3年有成

點閱次數2:804

科技部於11月28日於光點華山舉行「運用法人鏈結產學合作計畫」成果發表會,由科技部部長陳良基領軍,以法人的能量持續灌溉學界技術,使學校研發成果更能貼近業界,三年以來已成功帶動許多亮點個案。法人鏈結產學計畫涵蓋國內8大法人機構,包含工研院、國研院、資策會、生技中心、金屬中心、車輛中心、塑膠中心、紡織所不同領域之國內頂尖研發機構,與學校研發團隊共同於會中展示30餘個產學合作成果。

 科技部長期致力於推動台灣科技創新,在學界蘊藏著許多優秀且具前瞻性的研究人員與研發成果。為了讓這些成果能夠具體產業化,科技部特別透過「法人」作為學界與業界的重要橋梁,加速促成學界成果落實於產業。未來為了結合與協助學界更多跨領域技術成果,明年本計畫更將加入商研院、國衛院、輻射中心、精密機械中心等法人。

 科技部部長陳良基表示,「台灣作為一小國,應該要在資源審慎評估後全力投入,並整合跨單位力量、發揮群聚效益,組隊來一同打拼」。而法人鏈結產學計畫即是透過盤點學界研究成果來針對具產業化潛力的案源,投入法人能量加值與強化學界技術。三年下來共計完成8,758件學界研發成果的產業化潛力評估,利用技術準備度(TRL)判讀來提供有興趣的業者參考,並盤點6,376件美國專利技術,將相關盤點成果上載於「鏈結產學媒合平台 (I-ACE)」(https://iace.org.tw/f2/home/init.action) 供民眾及企業瀏覽,加速產學媒合成效,並透過產學媒合服務團主動拜訪學界與公協會,計畫推動以來已累計拜訪201學校系所,提供高達385件諮詢服務。

 法人鏈結產學計畫累積三年已促成90件產學合作的典範案源,其領域涵蓋資通訊、智慧機械、生技醫材與醫藥等。估計可創造學校收入達2.7億元以上、創造就業機會201人次、成立10家新創公司、並帶動相關產業100億元以上的衍生產值。

法人鏈結產學計畫亮眼技術 跨足各領域

科技部於會中邀請許多團隊分享其技術特點與法人加值後之研發成果。其中,台灣大學周呈霙副教授、中興大學楊曼妙教授與資策會團隊合作之「X光非破壞性檢測技術於農業自動化檢疫之應用」, X-Ray原型機可應用於農業自動化檢疫,辨識準確率可達99%,有效降低農產品銷毀的損失。未來甚至能夠擴大至其他農產品項目,或推廣至美國、東南亞等國家。

 清華大學雷衛台教授團隊的「高效率六維運動量測裝置系統」,進一步調修過往六維運動量測系統的空間結構剛性,得以解決裝置的幾何誤差及熱誤差,提升量測精度。並由工研院協同設計製作商用原型機,共同建立產品供應鏈及虛實整合分析,幫助團隊作市場推廣,預計前三年年均產值達5,000萬元。未來可應用至機器手臂、工具機、自動化、光電產業等產業,協助機器手臂精度提升85%。  

 國立成功大學劉清泉教授「登革熱病毒快篩檢測片」研發計畫,以創新登革熱病毒檢測技術,解決現有診斷試劑缺點,敏感度比現有市售試劑更高。透過本計畫由生技中心協助定義技術產品化規格、抗體優化與檢測試片的安定性與老化測試,達到國產登革熱病毒快篩片,並可提供疾病嚴重程度指標,減少急重症突發狀況。

參考來源:科技部

網址:科技部鏈結產學,成功再捷 法人鏈結產學計畫3年有成 估計帶動百億元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