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投資回歸理性
本文利用FINDIT(2017)資料針對教育科技早期投資獲投趨勢進行年度資料、季度資料、獲投階段與重要獲投個案觀察。
重點一:年度投資回歸理性
資料來源:FINDIT(2017)。
根據FINDIT資料庫數據顯示,早階投資人在2013年至2015年之間,不斷加大對教育科技的投入。2015年交易額達到699筆,合計投資金額更是超過44億美元。
2016年受到資本寒冬影響,交易件數大幅減少近30%,全年僅有470件交易,成交金易則從2015年的44億美元減少到2016年的23.5億美元。2017年截至第3季為止,獲投案件持續下降至213件,但獲投金額已達21.8億,相當接近2016年水準。
教育科技新創投資交易自2015年來大致呈現逐季遞減狀態,2017年獲投案件100件,雖然高於2016年第4季,但第2、3季未能維持動能,獲投案件至第三季已減少至55件。
資料來源:FINDIT(2017)。
重點二:教育科技企業由種子/天使輪移轉至A輪
以投資階段來觀察,種子輪的投資比重有先升後降降的趨勢,從2010年開始種子輪投資一度到達2013年的77%,比重便一路下降,到2017年種子輪已降至46.95%,此數據顯示教育科技企業雖然逐漸成熟,然大致上來說多數企業仍然是初萌新芽,尚未進入成熟階段。
資料來源:FINDIT(2017)。
重點三:2017年教育科技重要獲投個案
下圖列示2017年教育科技獲投金額前十大名單,以下本文介紹獲投超過1億美元者。
獲投最多的為線上教授學生一些生活技能以及學校里學不到的知識的Everfi。其線上課程包含針對就業人員的「預防騷擾訓練」課程,針對大學生的「酒精」課程,針對4、5、6年級學生的「對金錢的理解」課程等等。Everfi於今年11月獲得1.9億美元D輪投資,領投方為TGP Growth和The Rise Fund,兩家基金共投資1.5億美元,剩餘4000萬美元由Main Street Advisors、Advance Publications以及早期投資人傑夫·貝佐斯、Eric Schmidt、Ev Williams、Allen&Company提供。
Hero K12則是針對K12教方提供學生行為管理的App以及平台,其於6月份獲得來自BV Investment Partners的1.5億美元投資。
Grammarly則是一家提供英文文法校正錯誤以及文句優化功能的教育科技公司,核心用戶為學生、作家以及媒體撰稿人,其於今年5月獲得由General Catalyst的1.1億美元投資。
Liulishuo(英語流利說) 為設立於上海的教育科技公司,提供手機上的英語口語學習應用,擁有一支業內領先的人工智慧科學家團隊,致力於用 AI 技術和大數據提升學習效率,實現教育的個性化和公平性,Liulishuo於7月份獲得來自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雙湖資本、摯信資本、IDG、GGV、心元資本、赫斯特資本的1億元C輪投資。
同樣來自中國的Xueba100.com(學霸君) 則以開發的拍照答題「神奇」出名,專門為初高中生提供在線免費解答作業題、疑難點等服務,2017年1月宣布由招商局資本和融翼資本領投,皖新傳媒、摯信資本、啟明創投、祥峰投資等多家機構跟投的1億元C輪投資。
資料來源:FINDIT(2017)。
參考來源:FINDIT 資料庫、Tech7Room、36Kr、每日頭條、壹讀(張嘉玲分析、整理)
網址:1.在線教育創企Everfi獲1.9億美元D輪融資,為孩子傳授課本外的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