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創新創業白皮書發佈 建議打造國際創科中心
由創科香港基金會(HKXF)撰寫的《跑贏智能時代》香港科技創新創業白皮書在2017年9月11日公佈。創科香港基金會(Hong Kong X Foundation)專注於支持香港青年科技創新創業,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發起成立。
《跑贏智慧時代》香港科技創新創業白皮書,從香港創科階段性特點切入,以打造“創科生態圈”的角度進行大量研究、訪談,提出香港必須要抓住智慧時代和大灣區的時代機會,透過打造科技創新生態圈,迎接智能時代帶來的科技發展挑戰和大灣區協同發展帶來的歷史機會,結合政府、企業、學校、民間組織和社會各界共同創新,大力培育和吸引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青年人才,吸引世界大型科技企業來香港設立研發中心,並把香港創科能力和技術產品大力推廣至世界各地,從而使香港在保有金融、貿易、服務等傳統優勢地位的同時,更把創新科技作為發展新動能,努力成為智慧時代下的國際創科中心,讓香港煥發新魅力。
香港新定位
香港科技創新創業白皮書為香港未來提出三個定位,分別是(1)全球金融中心,也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2)資訊交流中心,更是創新成果夫話語轉化基地;(3)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充分聯動,成為智能時代世界的「新矽谷」。
香港發展創新創業的優勢與劣勢
香港發展創新創業的優勢,包括:(1)智能領域研究能力強;(2)位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位置優越;(3)強大的金融實力;(4)創業導師資源優質且豐富;(5)完善智慧殘產權保護制度、法治系統及優質經商環境。
香港創新創業環境的劣勢包括:(1)創新創業文化相對薄弱;(2)青少年創新創業教育不足;(3)理工人才總量不足,優質人才延攬與留才不易;(4)高等學府招生吸引力下降;(5)創新人才引進效率低,政策吸引力待提高;(6)創業成本高。(7)政府研發與創新預算分配、考核待優化;(8)風險資本參與乏力。(9)缺乏具創新創新基因的企業落地;(10)生態圈參與者缺乏協作;(11)本土地是規模不足
未來發展之路建議
1. 建設智能時代國際創科中心,作為香港未來發展的整體戰略目標。
2. 打造開放的創新科技生態系統,促進不同參與者間的溝通與合作。
3. 充分利用香港的優勢資源,重點發展特定的創新領域,包括:大數據與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智慧城市、機械人技術、生物科學與醫藥
4. 與中國內地展開戰略合作,加速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世界「新矽谷」。
觀察與評論
相對於香港在金融、貿易、地產方面的成功,香港在科技以及互聯網領域的表現就遜色許多,然而創新及科技是推動香港經濟持續和多元發展的新引擎,香港政府亟欲改變這樣的狀態。香港特區政府在2015年11月成立創新及科技局,推出180億港元的多項措施,完善香港的創科環境。在2017年2月為鼓勵更多私人資金進入新創企業,香港特區政府將推出20億港元「創科創投基金」,與風險投資基金以1:2的資金配對比例,共同投資香港的新創企業。此外,為鼓勵公營機構試用新創企業的科技產品,香港於去年底把公營機構試用計劃擴至科技園公司及數碼港的培育公司,為每個符合資格項目提供最多100萬港元的資助,支持新創企業的發展,讓更多有志創業的青年人能實現夢想。
新任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女士針對香港發展科技創新創業,提出八大努力的方向個方面:(1)增加研發的資源,除了政府大力投資在大學的研發開支外,也鼓勵企業投資;(2)匯聚科研人才,無論是本地人才或者是吸引海內外的人才方面,政府都要扮演一個更積極的角色;(3)提供創投資金,並提到政府很快將啟動一個20億元創新創投資金;(4)科研基礎建設,除了大型基建設施以外,政府也非常願意為青年人提供一些共用空間;(5)檢視現存的法律法規,打破一些局限科技發展的條例;(6)開放政府擁有的資料,為科研提供原材料;(7)政府要帶頭改變採購制度,希望多鼓勵本地科技創新;(8)在教育方面從基礎的教育做起,教育系統需要培養學生有創造力與好奇心。
從創科香港基金會(HKXF)提出《跑贏智能時代》香港科技創新創業白皮書或是香港新特首所提的努力方向,不外乎強化集中重點領域,加大研發投資資源、加強科研與創業人才招攬以及創新創業教育、優化創新創業的基礎設施與空間、鬆綁阻礙創新創業的法規、政府投入與加大VC投資新創企業的政策誘因、修改政府創新採購等,與台灣的作法大致相同。
參考來源: |
創科香港基金會(HKXF)(林秀英整理) |
|
原文標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