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孫正義的孫氏投資兵法

點閱次數2:569

日經中文網刊登「孫正義的孫氏投資兵法」,日本軟銀社長孫正義提到幾項投資觀點與預測,本文摘要重點分述如下:

「群戰略」打造300年企業

       軟銀集團社長孫正義自1981年創業以來始終強調的理念是:「希望通過資訊革命讓人們幸福」。但要想實現這一點,需要找到在技術激烈變遷的IT革命中生存下來的企業。孫正義説:「沒有能持續300年的技術。也沒有能持續300年的業務模式」。作為克服技術過時問題的機制之一,軟銀提出的是「群戰略」觀點。通過投資的方式將經營理念相同的企業集合起來,形成「志同道合者的結合」。孫正義的構想是,按照這個戰略在30年內將集團企業擴大到5,000家。孫正義認為,應讓集團內部擁有多種品牌和業務,這種多樣性才是應對時代變化的關鍵。

       孫正義的「群戰略」是指「成為獨立、分散但相互合作的企業集團」,並不想把投資的企業變成軟銀流派。如:投資中國阿里巴巴集團、美國Sprint、英國ARM控股,依舊讓這些企業獨立經營,除了從英國沃達豐收購的日本手機業務外,軟銀在出資後為公司名稱等加上「軟銀」的情況很少。這就是與綜合企業和財閥企業的不同。儘管如此,檢測投資基金等的盈利能力的內部收益率(IRR)依然超過40%,高於實力投資基金的20~30%。

借他人之力成自己之事

       自己的資金不夠就用別人的,孫正義為擴大投資成立的「願景基金」,就能充分說明他的理念。願景基金首次募資目標為1000億美元,沙烏地阿拉伯的主權財富基金向這個願景基金出資450億美元(約5萬億日元),阿布達比投資集團出資150億美元。除此之外,美國蘋果、高通、台灣鴻海等也進行了出資。

     「願景基金」將成為軟銀集團的合併結算對象,不過軟銀自己的出資額僅排第二位,只有280億美元(約3萬億日元)。其中1萬億日元利用了2016年收購的英國ARM控股公司的股票。軟銀再籌集2兆日圓,就能實施10兆日圓(1000億美元)的投資。這種做法屬於舉債經營。一家投資基金的高層説:「孫正義很擅長借他人之力成自己之事」。軟銀籌到了超過自身籌資能力的資金,但又巧妙地阻斷了該承擔的風險。孫正義此前也一直利用這種「煉金術」,克服了幾乎陷入經營危機的危險狀況。

大型投資已開始掌控「莊家」企業是投資目標

       日本軟銀要打造1000億美元的史上最大規模的投資基金,過去孫正義的軟銀投資回報率據稱超過40%,此次願景基金的終極投資目標又是什麼呢?從過去的報導中,願景基金的投資目標鎖定通訊、人工智慧、物聯網等高科技領域。從此次日本媒體訪問孫正義的談話中,提到有望投資的候選對象為「物聯網、自動駕駛和機器人,涉足健康醫療領域的可能性也很高。

       此外,孫正義傾向於收購掌握各行業標準的「莊家」企業,如收購英國ARM控股之後的發言中,提到ARM是個平台,希望成為絕對的世界第1。這裡所説的「平台」指的就是制訂商業規則的「莊家」。

       在晶片設計領域掌握90%全球份額的ARM控股也是此類莊家企業。但在物聯網時代,誰掌握主導權仍未確定。有分析認為,孫正義今後將尋找候選「莊家」進行投資。孫正義向填補通信網空白區的美國通信衛星風險企業OneWeb出資,也是因為該公司從事的是物聯網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按照這一邏輯來理解,就能明白孫正義意圖。藉由研發高速的人工智慧與自駕車領域的處理器晶片,NVIDIA 股價創歷史新高,願景基金買下軟銀集團原來持有NVIDIA的50億美元股份,成為NVIDIA第四大股東。

       軟銀在6月宣佈收購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和源自東京大學的風險企業SCHAFT,也是看中了機器人代替人工勞動的未來前景,孫正義將其成為「金屬領(metal color)」時代。如果結合已有的人形機器人「pepper」的技術,軟銀將在獲取自主思考和行動的機器人技術上取得領先地位。

       令人意外的是,孫正義的手還伸向了健康醫療領域。軟銀投資了美國生物科技新創企業Guardant Health。美國市場是其主要投資對象,這裡有很多具有實力的醫療新創企業。

       孫正義的願景基金開啟大型投資的時代,其表示「對於賺取眼前2~3年的小錢沒有興趣」,新基金要對軟銀的合併收益作出全面貢獻,很有可能需要數年時間。

 

 

參考來源:日經中文網、華語熱文(林秀英整理)

 

原文標題:  孫氏投資兵法:掌控「莊家」企業

                 孫氏投資兵法:「群戰略」打造300年企業

                 孫氏投資兵法:借他人之力成自己之事

                 願景基金正瘋狂投資科技行業 幫助軟銀在科技界擴大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