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投資亞洲科技新創最活躍的投資人

點閱次數2:797

在 亞洲的科技生態系統的發展,公司創投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在2017年第一季,公司/公司創投參與125件股權交易,投資金額高達66億美元,高於2016年的任何季度。公司/公司創投也大幅增加了對亞洲科技創業公司的投資交易的比重,17年第一季的投資交易件數中,有40%是公司/公司創投投資的而上一季的占比僅為31%。此一比重遠高於整體公司/公司創投參與整體VC投資件數的25%。

根據CB Insights資料庫,選出2016年中12家亞洲頂尖的企業投資者,並分析了這12家企業如何推動亞洲科技生態系統的創新,以及他們投資的重點。

 

 

1. 騰訊控股

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控股是亞洲科技創業公司中最活躍的企業投資者,自Q1’16以來,對亞洲VC支持的科技公司進行了30多項投資。騰訊在2017年第二季前的五季大部分投資於中國的新創公司,其業務幾乎專注於行動或互聯網軟體/服務和電子商務業務。

在亞太科技60多個獨角獸中,騰訊的投資組合中就有19個,遠遠超過了該地區的大部分企業投資者,並在2017年第一季參與亞洲4家科科技獨角獸的投資,包括參與共享單車新創摩拜和問答網站知乎的後續投資,以及參與印度Flipkart 14億美元的J輪投資,與企業投資者eBay和微軟一起跟投。騰訊也在6月份對摩拜進行了第三次投資。其他顯著的近期技術交易包括參與快手3.5億美元D輪投資資,以及線上醫療服務公司好大夫的2億美元D輪投資。


2. SBI投資

在2015年1月之前,東京SBI投資公司是SBI集團資產管理業務的VC投資機構,自2000年以來已經在全球進行約10宗投資。自從Q1’16以來,該公司已經成為亞洲的高度活躍投資者,Q1’17年,至少參與該地區科技公司的18筆交易。

SBI更偏好於投資日本其他公司,自Q1’16迄今在亞洲技術交易中,除了四家之外,其餘均為日本公司,其中許多處於早期階段。一個顯著的例外是該公司在2016年第一季向首爾Yello Mobile(一家收購行動創業公司的控股公司)投資3,000萬美元。這筆交易是SBI在近五季中唯一的獨角獸投資。SBI在Q1’17投資了五家日本技術創業公司,其中包括參與日本數位醫療新創公司CureApp的340萬美元A輪投資和IoT資料平臺aptpod的580萬美元A輪投資。


3. CA創投

CA創投是總部位於東京CyberAgent的分支機搆,CyberAgent是一家上市的互聯網廣告和社交遊戲公司。CA的投資部門表示,主要投資於具有全球擴張潛力的早期亞洲互聯網業務,傾向於種子階段的公司:Q1’16到Q1’17中有一半以上的亞洲科技公司投資集中於種子階段公司。

CyberAgent在Q1’17進行了一次投資,跟投了日本餐飲網站開發商Favy 的300萬美元A輪投資。2016年較大的投資,包括參與一個位於印尼的線上教育提供商HarukaEdu的225萬美元B輪投資,以及為NIDA Rooms的420萬美元種子期投資,該公司為旅遊電子商務網站。


4. Brand Capital

作為印度最大的傳媒巨頭時代集團的分支機搆,Brand Capital在行動、互聯網軟體和電子商務業務方面進行「品牌建立」投資。自Q1’16到Q1’17期間,Brand Capital在亞洲科技方面的投資全部為印度公司,其中包括A輪投資2500萬美元的Meru Cab Company,一家進入城際出行共享的“無線電計程車”公司,還參與600萬美元A輪投資的MyGlamm,一個沙龍服務隨選需求市場。Brand Capital與企業投資者L'Occitane在 MyGlamm交易中聯合投資。

Brand Capital在Q1’16到Q1’17對亞洲科技公司的投資大多集中在種子或A輪投資階段。其中有一件非常不尋常的投資活動,就是Brand Capita投資印度獨角獸Quikr,為一家專門從事網上分類廣告的電子商務網站,共投2,000萬美元的可轉換票券,投資的階段已超越H輪。


5. SMBC Venture Capital

SMBC Venture Capital是東京三井住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資部門。該公司與Brand Capital掛鉤,從Q1’16到Q1’17期間,至少有十幾項亞洲科技投資,但SMBC在五季的交易活動全部屬於日本的新創公司,交易活動大致從種子期到D輪的所有投資階段。

SMBC在Q1’16到Q1’17期間參與的最大一筆交易是SmartNews的8,760萬美元D輪投資,另一個是WealthNavi新聞搜尋應用程式B輪投資1,440萬美元的,以及雲端資產管理和robo理財顧問諮詢服務;以及C輪投資1,990萬美元的BASE電子商務平臺。日本同行企業投資者CA創投和SBI Investment也將BASE列為其投資組合公司。


6.高通創投

作為在亞洲科技公司投資最活躍的美國公司高通創投(QCV)在2000年成立並開始投資交易,用於技術投資的戰略投資基金共5億美元,看重行動/無線機會。該公司從Q1’16到Q1’17對亞洲科技創業公司進行了10多項投資,印度至少有5筆,中國有4筆,韓國有2筆。

QCV成立時專注於早期交易,但在Q1’16到Q1’17期間對亞洲的投資個案都偏向後期階段,包括:17年第一季參與中國物聯網設備製造商Borqs International價值1,000萬美元的E輪投資。另外,參與印度行動應用程式經銷商AppsDaily Solutions兩項後續投資,分別參與該公司在2016年第三季進行的200萬美元夾層融資,以及同年第四季3.75億美元的D輪投資。Zodius Capital和Kalaari Capital與QVC一起跟投AppsDaily這兩輪投資。


7. 君聯資本

從2016年第一季至2017年第一季期間,君聯資本共投資9家中國科技企業,投資額達1,200萬美元以上。該公司亞洲科技投資組合公司中,最近增加的是行動和互聯網軟體/服務業務,以及運輸到食品/飲料等。在Q1’16到Q1’17期間,最大交易包括參與生物製藥公司Innovent Biologics 2.6億美元的D輪投資,以及中國各地精品酒店的經營者Ato AtourHoutel 1億美元的A輪投資。

君聯資本也是16年第三季金融科技新創企業Bangsun Technology1,900萬美元B輪投資中唯一的投資者。隨後,君聯資本在5月份對Bangsun進行了後續投資,以及F&G Venture等企業投資者跟投。


8. Nissay Capital

日本人壽保險公司的VC機構Nissay Capital是B2B和B2C 資訊技術公司以及醫療/保健和製造業新創公司的積極投資者。該公司也對電子商務有興趣,並於2017年第一季向東京LaFabric的B輪投資中進行後續投資。

在Q1’16到Q1’17期間,Nissay進行7個亞洲科技投資專案,全為日本公司,其中包括為企業軟體服務。在16年第一季該公司就參與提供影響力行銷服務的TagPic、「商業名片管理」服務供應商SanSan以及項目協作平臺Oneteam的交易。


9. 復星昆仲資本

復星昆仲資本投資亞洲和美國的科技公司,重點關注「行動互聯網」公司,從事於金融科技到數位醫療等各種不同行業。在Q1’16到Q1’17期間的亞洲科技公司投資交易對象均為中國新創公司。

復星在Q1’16到Q1’17期間在亞洲的投資組合活動,包括幾個相關搜索平台。復星在16年第三季對西山資訊技術公司進行B輪投資的後續投資,並在17年第一季參與了線上房地產搜索平臺諸葛找房的A輪投資。同時,復星也是上海摩貝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兩次投資者,摩貝是一個B2B電子商務網站,連接世界各地的客戶買賣化學品和客製化學品。復星在16年第一季首次投資該公司的C輪投資,並於5月份進行了後續投資。


10.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

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BAI)在Q1’16到Q1’17期間,進行的技術投資約有一半屬於中國境外的交易。

有兩項投資發生在16年第三季, BAI參與了香港行動應用開發商DotC United價值4500萬美元A輪投資,以及印尼新聞和資訊發現服務Baca價值2千萬美元的B輪投資。 第三項是參與新加坡社交視頻流媒體應用Bigo Live的 C輪投資。

 


11. 百度

搜尋引擎公司百度有中國谷歌之稱,其投資佈局在亞洲互聯網、手機軟體和人工智慧新創公司也能反映出來其企業定位。百度17年第一季單獨資助了兩家中國AI創業公司:參與Shumei Technology 1000萬美元的A輪投資,該系統使用人工智慧和大資料進行欺詐檢測,以及參與蔚來(前稱為NextEV) 600萬美元D輪投資,蔚來是一家AI電動車製造商。隨著與百度達成交易,蔚來估值為2.89億美元。

除了這些投資外,在Q1’16到Q1’17期間,百度在亞洲科技創業公司投資至少有四項,全部位於中國。 一項是在北京的網上房地產經紀公司獨角獸鏈家;16年第二季度,百度與騰訊共同參與鏈家8.72億B輪的投資案。


12. YJ Capital

排在名單最後的是YJ Capital,是日本雅虎的創投機構,在Q1’16到Q1’17期間至少在日本有四筆投資,另有兩筆在新加坡。YJ Capital在亞洲的技術交易活動包括兩家互聯網相關公司:16年第一季參與了日本求職搜尋網站BizReach價值3280萬美元的A輪投資,以及同年第三季新加坡約會應用程式 Paktor價值1000萬美元的C輪投資,Paktor是Tinder在亞洲的主要競爭對手。

YJ Capital在該地區的兩項投資也與物流和運輸相關,參與了新加坡Ninja Van價值3000萬美元B輪投資,該公司為電子商務公司提供次日交付,以及向東京Dely提供種子期投資,Dely是最近陷入困境食品交付領域的早期進入者。

 

參考來源:CB Insights Research Blog(林秀英摘譯)

原文標題:Asia Tech: The 12 Most Active Corporate Inves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