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開到荼蘼:中國共享經濟正走向泡沫化

點閱次數2:490

在共享經濟的東風下,傳統行業似乎都迎來了互聯網化的機會。甚至連獨立App都不是必需,只要一個公眾號或小程序就可以搭上共享經濟的大船。這情形,一如當年的瘋狂的O2O。有鑑於行動支付不再只是單純的支付工具,而是演變成最大的創業開放平臺,所有產業彷彿都開始了一場線上狂歡。問題是,並非所有的產業都適合這麼做,一如並非所有的人都適合創業。風口的狂歡過後,留下的往往是一地雞毛。

眼看著摩拜和ofo融資一輪輪地拿,估值翻倍比翻書還快,創業者們臉紅心跳,如何能夠淡定。共用單車這個賽道顯然人已經太多了,好在還有共用經濟這個大賽場。只要貼上“共用”這個標籤,就算是買好了入場票。繼共用單車之後,共用汽車、共用平衡車相繼出現。作為極少數的剛需高頻領域,出行場景幾乎已經被瓜分殆盡。共享經濟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擴散開來,共享雨傘、共享籃球、共享睡眠、共享圖書先後成為討論熱點。共享經濟在今年迅速成為創業風口的原因之一,是資本的強力助推。

情況和當年的O2O變得越來越像。整個故事的行為模式陷入了一個固定套路:某個領域出現明星項目,投資人提取和包裝出一個概念,創業者們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把這個概念無限發散,套用到所有能套用的領域。從共享傢俱、共享按摩椅、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甚至到共享睡眠倉、共享租衣,有的雷聲大雨點小,有的甚至僅靠著「共享」二字搏取關注度。

以最先紅起來的共用單車而言,共用單車的洗牌期已經開始了。老的選手已經有人退出,新的公司仍在入局。直到現在,仍然有人認為共用單車沒什麼門檻,因此這個市場最終能夠容納多家企業同時存在。遺憾的是,互聯網的一個鐵律:老大老二打架時,掉隊的往往是老三。據QuestMobile 發佈的行動網路2017年Q2夏季報告指出,ofo和摩拜的使用人數分別為3,845萬和3,432萬,而榜上有名的其他6家企業使用總量僅1320萬,不足摩拜的三分之一。其次,真正的高頻需求太少,偽需求太多。共享充電寶衝得快,但仍然是偶發性的需求,共享雨傘再怎麼做分時租賃的生意,也難掩其利用率有限的事實。說到底,最有力的剛需大概只有外賣、出行、到家幾個領域,這也是餓了麼、滴滴能成為巨頭的原因。

如果需求不算太高頻,那就一定要切合應用場景。當年送貨到家服務如家政、維修是最適合O2O的應用場景,但當共享經濟的應用範圍廣到另人匪夷所思,甚至讓「潛在用戶」提出這產品有什麼需求時,也等於表示此一產品並非剛需。共享概念大受追捧,很大一方面是因為線上流量太貴,創業者開始尋找線下流量入口。當資本明白無法再造出一個獨角獸,投資和創業的興致便被磨去不少。完全靠概念支撐的共享經濟,璀璨繁華了一場花季,終於來到開到荼蘼之時。

 

參考來源:投資界、新芽 (楊孟芯綜整)

原文標題:

门槛低、资本热、捧杀兼有……共享经济正在走O2O的老路?
共享睡眠舱被警察叔叔查封、共享充电宝悄悄关闭,共享经济终于被玩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