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獨角獸企業/大數據獨角獸企業排行榜剖析
(1)2016年中國獨角獸企業排行榜分析
繼2017年年初IT桔子發布了一份《2016年中國互聯網獨角獸俱樂部》榜單後,科技部火炬中心聯合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在2017年3月1日發布的《2016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 顯示,2016年全國「獨角獸」企業數量達到131家,較2015年增加了61家。
中國獨角獸定義
美國著名CowboyVenture投資人Aileen Lee在2013年將私募和公開市場的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創業公司做出分類,並將這些公司稱為「獨角獸」。
「獨角獸」企業是指那些爆發式成長、稀少、被投資者「熱捧」的創業企業,其衡量標準是創業十年左右,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如果企業估值超過100億美元,則被稱為超級「獨角獸」。「獨角獸」企業的概念提出後,迅速在全球科技界和投資界得到了認可。相繼有華爾街日報、財富在內的多家研究機構公布了自己的榜單,均有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限制。
中國獨角獸企業是指:(1)在中國註冊的,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2)成立時間不超過十年(2006年及之後成立);(3)獲得過私募投資,且尚未上市;(4)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以企業最後一輪募資時的估值為依據)。
本次榜單制定是通過企業自主申報、投資機構推薦、公開數據搜集、私募通數據支持等方式匯總備選企業數據,最終篩選出131家符合標準的獨角獸企業。
中國獨角獸估值表現
榜單顯示,2016年全國獨角獸企業家數較2015年的70家增加61家達131家。131家中國「獨角獸」企業的總估值達4,876億美元,平均估值37.2億美元。
有7家估值達100億美元及以上的超級「獨角獸」,估值占比46%,分別為螞蟻金服(750億美元)、小米(460億美元)、阿里雲(390億美元)、滴滴出行(338億美元)、陸金所(185億美元)、美團點評(180億美元)、大疆創新(100億美元)。
估值排名在8名至20名,包括:今日頭條(92億美元)、口碑(80億美元)、菜鳥網絡(76.9億美元)、借寶貸(76.9億美元)、眾安保險(76.3億美元)、京東金融(71.8億美元)、樂視移動(55億美元)、微眾銀行(55億美元)、威馬汽車(50億美元)、 餓了嗎(41億美元)、奇思科技(38億美元)、神州專車(35.5億美元)、Here地圖(33億美元)。
榜單中,2014年及以後創立的獨角獸企業共50家,占比超過1/3;其中2015年及以後成立的企業為17家。創立僅一至兩年即入圍獨角獸企業榜單,反映出獨角獸企業創新能力強、成長週期短、成長跨度大的爆發式成長特點。2016年被認為是創投圈的「資本寒冬」,而獨角獸榜單顯示,「資本寒冬」無法阻擋優秀企業的脫穎而出。
中關村為「獨角獸」成長高地,孕育中國一半獨角獸
《報告》顯示,「獨角獸」主要出現在創新創業生態良好的地區,中關村國家自主示範區的表現尤為令人矚目。北京的65家獨角獸企業全部位於中關村園區內,數量占全國一半。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中關村正成為全球科技創新中心。
中國目前已經有16個城市出現獨角獸企業,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藉由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成為中國獨角獸企業主要集聚區域。這四個區域獨角獸企業數量分別為65家、26家、12家和12家。另外,全中國131家獨角獸企業有104家分布於各地的高新區內。
從全國範圍看,獨角獸聚集的「北、上、深、杭」四大城市各有特色:北京獨角獸企業引領行業新模式與新技術;上海獨角獸企業中,60%為新型互聯網+企業;深圳獨角獸企業42%為技術驅動型;杭州獨角獸企業12家,以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為主,其中半數圍繞阿里生態圈展開。
中國獨角獸領域分布
《報告》顯示,中國獨角獸企業共分布於18個領域,超過30個細分行業,其中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智慧硬體、交通出行成為獨角獸集中爆發領域,數量占比56%。
技術驅動型的獨角獸不斷湧現,其突出表現是新進榜單的獨角獸主要分布於人工智慧、大數據、雲端運算、企業服務、社交、網路安全、新媒體等技術創新與「技術+模式」創新的行業領域。根據對潛在獨角獸群體的分析,可以預計,在資料驅動、技術驅動下,智慧經濟、平台經濟及共用經濟領域將產生更多獨角獸企業。
平台型企業成為「獨角獸」重要來源
《報告》還發現,31家獨角獸企業是由平台型企業孵化或投資產生,它們的估值占獨角獸總體估值的44.7%。其中,阿里巴巴集團孵化的獨角獸企業最多,為7家,分別為螞蟻金服、淘票票、釘釘、阿里雲、口碑、阿里音樂和菜鳥網路,總估值最大,共1363.5億美元,占中國獨角獸總估值27.9%。騰訊孵化的獨角獸企業4家,樂視孵化的獨角獸企業4家。此外,百度、京東、小米等平台型企業都已積極布局,透過自孵化以及戰略投資獨角獸的方式,構建企業生態。可以預計,平台型企業孵化仍將是中國獨角獸的重要來源。
(2)2016年中國大數據獨角獸企業排行榜分析
5月26日,在貴陽舉行的「2017中國國際大資料產業博覽會」上,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發布了《2016中國大資料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簡稱《報告》)。該《報告》不僅公布了2016年中國大數據領域的「獨角獸」和「準獨角獸」企業名單,還進行大數據企業成長機制與發展趨勢展望。
《報告》所定義的大數據企業包括大數據技術型和資料驅動型兩類企業。《報告》用特定的標準遴選出了這些企業中的獨角獸企業和準獨角獸企業。在《報告》公布的「2016年中國大數據獨角獸企業榜單」和「2016年中國大數據準獨角獸企業榜單」中,共有83家企業入選。這些企業的總估值達到2284.2億美元,平均估值為27.5億美元,分布在10個行業。其中達到獨角獸企業標準的企業一共29家。
中國在大數據領域已經出現4家估值超過100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企業,分別是螞蟻金服(估值750億美元)、滴滴出行(估值500億美元)、美團點評(估值178.8億美元)、今日頭條(估值103億美元),4家超級獨角獸估值之和占總估值比例達到67.1%。
報告顯示,大數據(準)獨角獸企業在金融、大數據技術領域分布最為集中。2016年中國大數據獨角獸榜單中,金融、大數據技術、物流三大領域獨角獸企業數量最為集中,占企業總數量的65.52%。其中金融領域大數據獨角獸企業數量占比31.03%。大數據獨角獸企業總估值2109.5億美元,其中49.10%來源於金融領域,25.12%來自交通出行領域,8.48%來自生活服務領域。2016年中國大數據準獨角獸企業,依然在大數據技術和金融領域較為集中,並在教育領域湧現出5家企業。而以估值計,文化傳媒、交通出行、教育和企業服務領域準獨角獸平均估值較高。
另據統計和對比發現,資料驅動型企業在數量、總估值和平均估值上,均遠高於大數據技術企業。
「北上深杭」仍然是目前大數據企業的主要聚集地,這一特徵與2016年中國獨角獸企業分布情況保持一致。本次上榜的83家大數據企業,分布在11個省份,其中在「北上深杭」地區的企業為73家,占比達到87.95%。其中,北京企業最多,有44家;上海其次,為17家;杭州和深圳各有6家。在全國的其他城市中,南京有4家,廣州、蘇州、成都、武漢、貴陽、廈門各有1家。
北京大數據技術企業最為集中,上海、深圳在「金融」大數據領域表現不俗,杭州仍然是阿里出身的螞蟻金服和菜鳥網路獨佔鰲頭。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北上深杭」以其資源環境優勢培育了大量的大數據獨角獸企業,但是以貴州貨車幫、廈門美柚為代表,在中國很多其他地區也正在出現大數據(準)獨角獸企業,大數據領域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報告》展望了中國大數據產業的發展趨勢。《報告》指出,中國有機會引領全球大數據產業發展。中國在海量的資料供給、活躍的創新生態和巨大的市場需求這三個方面擁有全球領先的優勢,中國將有望成為全球大數據創新最活躍的地區,並有很大機會引領全球大數據產業發展。
互聯網平台將繼續孵化大量的大數據獨角獸企業。《報告》顯示,互聯網平台已經成為大數據獨角獸企業最重要的孵化器,而且將繼續延伸出更多的大數據創新企業。金融是互聯網平台孵化大數據創新企業最主要的方向之一。
金融、醫療、教育、人工智慧等將是下一個大數據「風口」。《報告》顯示,未來一段時間,各行業都會出現新的大數據獨角獸企業,但長城戰略諮詢更看好個人金融、企業金融、醫療、教育、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大數據應用。人工智慧是大數據企業發展的必然方向,其技術正在進入實用階段,在人臉識別、圖像識別、語義分析等領域,已經出現了一批極具成長潛力的企業。
參考來源 : 每日頭條、搜狐、科學網(鄭金武)(林秀英綜合整理)
原文標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