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數位GDP圖景-騰訊研究院《中國互聯網+數位經濟指數(2017)》報告

點閱次數2:546

2017中國「互聯網+」數位經濟峰會在4月20日於杭州舉辦,騰訊研究院發布了《中國互聯網+數位經濟指數(2017)》報告(以下簡稱「互聯網+指數報告」)。這是繼去年6月騰訊研究院發佈《中國“互聯網+”指數(2016)》報告後的新年度報告,這份在巨量資料基礎上形成的報告,以新穎的“互聯網+指數”為指標,除了“互聯網+指數”外,也區分產業、創業創新(簡稱雙創)、智慧民生三細項指標,精準地刻畫出了中國數位經濟的新版圖,給予了一個全新視角去呈現中國“數位GDP”圖景。

1.數位經濟成為中國經濟重要組成部分

數位經濟的發展能夠提高經濟發展效率,有效啟動發展潛能,拉動地區經濟快速發展。數位經濟發展越好的地區,實體經濟發展程度也相應越高。根據迴歸模型測算,互聯網+數位經濟指數每增加一點,GDP大致增加1406.02億元 。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全國互聯網+數位經濟指數增加161.95點。由此估算出2016年中國數位經濟總體量大約為22.77萬億元,占2016年全國GDP總量的30.61%。

2.數位經濟成為帶動就業成長的新引擎

數位經濟的發展不僅能夠帶動一地GDP的成長,也能夠促進各個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全方位拉動就業,降低地區整體失業率。數位經濟發展程度高的地區,失業率會顯著低於其他地區。據迴歸分析測算得出,一省互聯網+數位經濟指數每增加一點,該省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大致下降0.02%,新增城鎮就業人數大致上升1.73萬人。2016年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2%,而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16年指數平均成長5.22點。由此可以估計出數位經濟發展使得31個省級行政單位城鎮登記失業率平均下降大約0.10%,帶來280.17萬新增就業人數,帶來新增就業占比超過21.32%。

3.產業分指數總體快速成長,行業表現分化

在中國351個城市數位經濟發展水準呈現5個梯次。數位經濟一線城市4個,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深圳市;數位二線城市14個,包括成都市、東莞市、佛山市、福州市、杭州市、南京市、蘇州市、天津市、武漢市、廈門市、西安市、長沙市、鄭州市和重慶市;數位三線城市包括大連市、寧波市等19個城市;數位四線城市包括保定市、揚州市等65個城市;全國其他249個城市構成數位經濟五線城市。整體而言,數位經濟由一線向四五線城市、由東南沿海向中西部縱深發展

4.中國創新創業活動理性回歸

與2015年的爆發式成長相比,2016年雙創活動回歸理性,全國雙創分指數值達到165.02。實際上不獨國內如此,全球的創業活動在2016年都出現滑坡。據KPMG統計,2016年全球VC投資筆數下降24.05%,金額下降9.9%。在市場整體回歸理性的背景下,雙創活動在國內的分佈也由2015年的一二三四線城市全面開花,向人力資源豐富、市場成熟且容量較大的數位一線城市和數位二線城市集中。

5.中國智慧民生進入行動大發展的元年

智慧民生與產業、創新創業高度相關。2016年,智慧民生成為各城市數位經濟成長的動力來源之一,對110個城市數位經濟成長的貢獻度在50%以上。同時,有效創業專案數增速與其所在城市智慧民生分指數增速顯著相關也說明智慧民生的發展為當地創業者帶來機遇。

智慧民生在社會治理、消弭數位鴻溝的支撐作用,也為後發城市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公安、醫療、人社、公積金等重點服務在四五線城市的可獲得率相較2015年有大幅提高,且滿意度與發達城市相差無幾;智慧民生的普及讓全民參與社會治理成為可能。環保舉報、旅遊投訴、交通違章舉報、食品藥品投訴舉報、詐騙資訊舉報等服務相繼平移到微信平台上,得到市民的積極參與。

 

參考來源 : 騰訊研究院(報告精華版)

 

原文標題 : 

中國互聯網+指數2017發布,附351個城市排名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