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趨勢形塑農業科技未來
隨著氣候漸趨極端及不可預測、農作物產量不足、人力短缺導致勞動成本上揚,從農場管理軟體到機器人等不同領域的農業新創因應而生,近年來投資人對農業科技的興趣也大幅提升,以下為形塑農業科技未來的5大趨勢:
1.農業科技募資成熟,但出場案件減少
2.企業在農業科技投資中日益活躍
3.架構及商業模式
可使用幾個不同框架來分析農業科技公司,以確認其目標客戶為何及其附加價值。
(1)首先是看它們是針對農場的運營成本還是間接成本,這往往涵蓋農場的實體資產。
(2)其次考慮這些公司在實際供應鏈中的位置。是試圖幫助農民取得原料、結合消費者與農民、或改善商品的分銷?
(3)最後,這些公司是否能替代既有的農業處理過程,使其更有效率,或創造以前可能沒有的全新過程?
例如,像Blue River Technology和Farmbot這些農場機器人瞄準機械費用,取代農業的體力勞動。無人機在農場中也使用地更加頻繁,藉由提供空中影像,幫助農民更有效地跟踪農場的運作方式。
4.趨勢及方法
從農業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已經能發現一些明確的趨勢變化:
(1)去中間化:下一代農場(Next-gen farms)的建置成本下降+能在城市環境中種植的能力正創造一個分散的生產網絡。下一代農場能有獨立的天氣環境、勞動力需求低,且能就近為終端消費者生產食物,從而使得人們免受因集中生產而導致的供應鏈衝擊。
(2)槓桿累積(Leverage Accumulation):許多公司的商業模式涉及整合和利用中小型農場,農民商業網絡(Farmers Business Network)便致力於此,利用農民平台互相分享信息。許多農場管理軟體公司正利用其農民客戶群,為農民提供數據基準,同時代表農民與供應商談判以取得更好的交易結果。這表示許多新公司能發揮目前農業合作社的一些功能。
(3)醫療+農業:農業和醫療的趨勢相互併行。基因序列和編輯、微生物研究和AI驅動的研發在兩個領域都可以看到。
(4)垂直化:許多起初在農業科技(硬體、軟體、服務等)單一領域發展的公司,現在也開始朝其他層面延伸。這可能是為每位客戶增加更多價值以減緩客戶取得成本,也可能是確保客戶使用資料的正確性而提供輔助服務等因素。例如,屬於下一代農場的新創公司正在從一開始就採取全方位(full stack approach)的方法,使用機器人相關軟體來管理農場,並提供教育訓練教導人們使用系統。
(5)行動(mobile):行動幾乎重塑了每個行業,對於以場域為基礎和行動性高的農業而言更是如此。其中對新興市場的影響最大、最有感,即行動電話使農民能夠取得以前沒有的資訊,且更容易地向他們分發關鍵產品(包括啟用新的農場融資機制)。已經開始看到更多的公司成為“行動優先”或“行動原生”的農業科技公司。
5.農業科技的未來
未來的農業可能和現在完全不同,以下是關於農業科技下一步可以思考的一些面向:
(1)全自動化農場:隨著機器人效率越來越高,我們還需要農民嗎?現在許多下一代農場已經自動化了。而且,當我們趨近全自動化時,現代農民所需的技能可能會改變,需要同時了解農學和技術。
(2)食物偏好轉變:我們實際吃的食物類型也有可能改變。例如,昆蟲蛋白質因其相較於傳統肉類而言,是屬於較低的資源密集型蛋白質來源,近來已經吸引更多的媒體關注。
(3)不易腐敗性:像Apeel Technologies這家公司能夠延長食品鮮度,甚至像Freight Farms,也可以在一個箱子內創造專屬的微氣候環境。這表示以往不可能在旅途中生存的各種作物,可以更容易在全世界獲得,甚至在家中引進新的生產方式和產品。
(4)基改作物:CRISPR(可以快速剪輯基因的技術)和基因編輯的發展不僅能讓人種植具生存率較高特性的食物,也讓人重新思考對基因改造生物(GMOs)的定義。
(5)實驗室生成食物:我們可以完全跳過農場。實驗室生產的食品成本已急劇下降,有些公司在實驗室中製造動物產品和一個瓶子中製造食物(如Soylent,Ample)。理論上這些方法能更有效率地生產食物,而不需要農場所需的所有投入,且在更短的時間內。
參考來源 : CB Insights Research Blog (周佳寧摘譯)
原文標題 :
Cultivating Ag Tech: 5 Trends Shaping The Future of Agri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