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8大會報告:VR的未來在社交
一年一度的Facebook開發者大會在4月18日於美國聖荷西正式展開,為期兩天的議程中,共有超過50場的研討會,而在首日的keynote重點則是在AR、VR與AI。AI主要應用於Facebook Messenger的聊天機器人(Chatbot),AR則是推出了一款AR平台Camera Effects,整合即時物體追蹤、SLAM演算法、機器學習以及圖像識別等技術,強化2D影像,如呈現3D效果或影像合成。此外,針對開發者,Facebook發佈兩款工具AR Studio與Frame Studio,AR Studio可用以開發AR內容,根據手勢或表情設計動畫效果,而Frame Studio則是可以讓使用者在線上直接設計與製作影像的特效框。
此次F8大會中,VR的開發項目更是引起廣泛的討論。首先是硬體設備,推出兩款360度相機Surround 360的更新,x24與x6。顧名思義,產品名稱的數字代表的就是上頭安裝的相機數,銷售目標鎖定在專業用戶。這兩款新相機的特色在於能以6個自由度進行拍攝,除了XYZ三軸的平移之外,還加上了三軸的旋轉。使用者在搖頭或走動時所看到的影像更貼近真實世界,增加沉浸感。與普通360度相機不同的是,視線可以「穿過」相機所在的位置,並不會看到機器、腳架之類的物件。另外,由於每個畫素附帶距離數據,對VR內容的創作者來說,可以直接在實景真人的影片中加入3D效果。
除了硬體,我們也在大會上看到了Facebook對VR領域殺手級應用的發展方向,社交。自從去年F8大會,位於舊金山的Facebook CTO Mike Schroepfer與位於Facebook總部Menlo Park,Oculus的Michael Booth,完成在倫敦大笨鐘前的自拍後,社交一直被視為Facebook對VR的開發重點項目。今年F8大會,Facebook推出的VR社交平台Spaces,正式向Oculus Rift的用戶開放此項功能。
使用Facebook Spaces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自己的虛擬形象(avatar),但比起線上遊戲一步一步選擇角色形象,使用者只要登入Facebook帳號,系統就會根據過往照片,自動生成一個和你相近的形象,並以此為基礎上進行調整。之後可邀請最多3個朋友一起互動,如聊天與畫出3D物件,並可隨時切換聊天背景。
此外,為了增加虛擬形象的真實性,Facebook Spaces為人物加上了表情引擎,使無法追蹤眼部與面部運動的Oculus,虛擬角色還是會自動眨眼,並根據語音識別配出大概的發音嘴型。另外,根據頭部的輕微運動,演算法可以判斷出用戶們的視線,讓人們可以在虛擬世界裡有目光接觸。除了表情,Spaces亦會透過聲音與震動的回饋,讓使用者感受到物理接觸。而對於過近的接觸,Spaces也設計了一套安全機制,讓手部呈現透明的狀態。
看到Spaces快速推展,未來的社交,或許就在虛擬世界當中。
參考來源 : 雷鋒網、Inside、engadget(范秉航綜合整理)
原文標題 :
F8 2017 | AR,VR,AI一個不落,Facebook帶你通往未來世界
Facebook Spaces告訴你VR的未來其實是社交| F8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