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方神聖可以在最短時間讓估值達20億美元
PitchBook最近統計美國在2015年(含)以後獲投後估值達20億美元的新創企業名單,列出11家從成立後估值最快到達20億美元的名單,包括:Uptake、Snap、Zenefit等。
美國估值最快達20億美元的新創企業名單
揭開Uptake的面紗
估值20億美元本身就有足夠的新聞價值,而Uptake以2.5年閃電般的速度就達估值20億美元,引起全球矚目,主要原因:
-
基本介紹:Uptake於2014年成立美國芝加哥的物聯網公司,是近年風頭最盛的新創企業。Uptake的創始人是BradKeywell和EricLefkofsky,其中Lefkofsky是飽受爭議的連續創業者,曾是美國團購鼻祖Groupon的早期投資人兼董事長,是個充滿爭議的企業家。
-
募資情況:根據Crunchbase的資料,Uptake在2015年10月完成A輪4,500萬美金募資,估值超過10億美金,一舉躍入獨角獸陣營,並在同年擊敗Slack成為Forbes「2015年最熱創業公司」。2017年2月又宣佈完成4,000萬美金B輪募資,估值達20億美金。在取得外部資本後,Uptake人員規模從309人擴展至700人,挖來不少高管,包括美國最大核電公司Exelon的CIOSonnyGarg、思科的副總裁JosephBradley等。
-
毀譽參半的創辦人:Keywell是Lefkofsky為密西根大學同窗,大學期間,Lefkofsky就開始自己的創業冒險,在校園銷售毛毯,將業務擴展到周邊學校。畢業後,與Keywell收購一家兒童運動服裝的公司,公司主要靠借債經營,雖發展很快,但因無法償還負債,最終以失敗告終。1999年互聯網興起,Lefkofsky敏銳地發覺到互聯網蘊含的商機,先後創建了Starbelly(線上促銷商品供應鏈管理)、InnerWorkings(印刷採購服務公司)、EchoGlobalLogistics(企業供應鏈管理)、MediaBank(給廣告主和媒體提供作業系統軟體)以及美國團購鼻祖Groupon。InnerWorkings、EchoGlobalLogistics和Groupon這三家公司成功上市,其他公司也都套現退出。有這麼多輝煌履歷,坊間對Lefkofsky評價卻是毀譽參半,有一些聲音認為他不是企業家,而是個投機分子。2014年Lefkofsky再次創業,瞄準當前最火爆的市場工業物聯網。Uptake每年上一個臺階,三年估值達到20億美金,不禁讓眾人再次懷疑,Uptake會不會只是Lefkofsky新一次投機,做高估值,意圖高位套現。
-
產品與服務:Uptake提供的是SaaS軟體服務,透過設備上收集資訊,並將資料進行標準化與分析,以Dashboard形式將資料呈現出來,為企業客戶提供更有效率的設備與資源管理。從具體應用上來看,Uptake的產品分為兩類:一是輔助管理工具,如設備管理、故障檢修、KPI顯示板等,提供客戶自我監控管理。二是提供預測服務,如流程優化、故障預警、任務管理等,這類產品主要是基於歷史資料對企業工作流程進行優化,預測各類設備的使用壽命,並可以根據結果回饋不斷提升預測和提供準確度。
-
贏在取得關鍵客戶-機械大亨Caterpillar:儘管創始人飽受爭議,但Uptake很快找到自己的種子客戶—機械大亨Caterpillar。Caterpillar是全球最大的燃氣發動機、柴油機和工業用燃氣輪機生產廠家之一,每天有超過300萬台設備運轉,同時監控這些設備非常困難。Uptake成立後,第一個業務就是幫助Caterpillar研發一款資料分析軟體,説明其監控全部機器設備,提前預測設備使用壽命和可能出現的故障。據稱Uptake的產品每年説明Caterpillar每輛機車節省14萬美金的支出,同時還透過流程優化,將配置機器的時間縮短一個小時。同時,Caterpillar還參與到Uptake的兩輪投資。
-
市場範疇與營收:在工業物聯網領域一戰成名後,Uptake開始將自己的產品推向其他行業,農業、航空、能源、零售、醫療等行業都有Uptake的客戶,營收突破1億美金。在物聯網領域,Uptake是自己研發提供一套端到端的解決方案,用純SaaS的形式服務工業客戶。在推廣至其他行業時,Uptake建立一個PaaS平臺,與其他企業合作開發上層應用,自身專注於底層資料獲取、分析工作,將預測推薦業務交給其他公司開發。
-
迎戰最大競爭對手GE的策略:根據IDC資料,美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將從2016年的2,320億美金,增加至2019年的3,570億美金,複合平均年成長率為16.1%,這個市場規模包括硬體、軟體、服務等。其中製造業和運輸業是2016年規模最大的兩個行業,市場規模分別為355億美金和249億美金。Uptake最大競爭對手是老牌工業廠商通用電器(GE),GE用幾年時間開發了工業物聯網軟體平臺Predix,並在2016年3月將其開源以最大化發揮Predix的潛力。GE圍繞物聯網完成了很多垂直行業的收購與整合,以1億澳元收購墨爾本建築自動化公司DaintreeNetworks,以5億美金收購機械分析公司Meridium等。Uptake在發展之初找到Caterpillar,加速發展速度,並快速將擴展至相關行業,找到差異化優勢是其成功關鍵。
結語
國內目前正積極推動物聯網產業,但國內工業物聯網尚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基礎設施尚未建成,不論是網絡、硬體設備都尚未成熟,數據採集這一步尚未全部完成。Uptake如何能在不到3年快速成長,在眾多老牌的競爭對手中,殺出重圍,相當值得國內參考。
參考來源 : PitchBook、每日頭條、(林秀英摘譯與整理)
原文標題 :